第05版:群言堂

寻根靖康之祸

朱国平

1127年,亦即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汴梁,掳走宋徽宗赵佶及宋钦宗赵桓父子。二帝之外,大量的赵姓皇族及后宫嫔妃、贵卿朝臣,被羁押前往三千里之外的东北。历时167年的北宋遂告终结。是为靖康之祸。

悲剧的起因,得追溯到宋立国之前。

936年(清泰三年),后唐成德节度使石敬瑭起兵。他以割地、称臣、认父为条件,求得契丹出兵,助其击败后唐末帝李从珂,建立后晋,当上了儿皇帝。作为报偿,后晋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并每年献帛三十万匹。七年后石敬瑭死了,侄儿石重贵继位,和契丹的关系恶化,契丹耶律德光举兵对其进行围剿,后晋灭亡。幽云十六州,除了后来被北周郭威夺回莫、瀛二州,其余一直被契丹(辽)霸占。

至北宋,赵光义在统一南方以后,发动了对辽的进攻,想一举夺回幽云之地,但出师不利,溃败高粱河。之后,又连续有过几次战斗,均以惨败告终。土地未能收回,本来尚算安静的边境,从此滋扰不断。1004年,辽大举南侵,直抵澶州,逼近东京。宋真宗赵恒率师北上,进驻澶州。两军对峙,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在被俘宋将王继忠的斡旋下,双方签订澶渊之盟。盟约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子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双方对天盟誓,签约结好。此后,从1004年到1122年,边境基本安定。对澶渊之盟,当时及后世,备有争议,但签约后,北宋确实出现了如《清明上河图》所展示的繁荣。

1111年,辽皇帝耶律延禧生日,宋派权臣童贯前往祝贺。辽籍汉人马植私见童贯,献联金抗辽之计。此计切中真宗借机收复前朝失地之心思,他封官授权,命马植使金。在金攻下辽都临潢后,宋金在此订下密约:宋负责攻取燕京,然后北上,在长城古北口与金军会师,双方以此为界,互不侵犯;金同意宋收回全部燕云十六州;宋将原来进贡给辽的银子和绸缎,转贡金国。此约虽不无屈辱,但倘能践行,对于宋,仍不失为历史性胜利。

然而,不堪金军一击的辽军,在遭遇宋军进攻时,羔羊又成猛虎。辽军突遇宋军从背后攻击,辽宣帝耶律淳派人晋见童贯,说道:贵国弃百年之谊而结交豺狼,会遗祸无穷,祈望三思!童贯不理,辽军无奈应战。结果,宋军溃败。不久耶律淳病逝,赵佶乘辽内部不定,命童贯二次北伐。辽派使者奉上降表,求念及百年邦交敦睦,毋再进攻,辽愿降为藩属,永为屏障。使者被童贯逐出帐外。进攻开始,辽被动迎战。结果,宋近二十万人,死伤殆尽。金见已无法按计划在古北口与宋军会师,径从居庸关南下,轻而易举地拿下燕京。

军事连遭挫败,但宋依然要求金履行承诺,被金以宋未能履约而加以拒绝。不过,金总算给了点面子——宋出钱出粮出物,金把太行山以东的七个州让给宋,同时明确约定:双方不准招降纳叛。然而,约定墨迹未干,金平州留守张觉降宋,赵佶欣然接受。金国怒而举兵,将其夺回。更尴尬的是,赵佶私下结辽、串通金将发动兵变的密函,居然被托请之人呈交金国。被激怒的狮子,终于张开大口,把这个既无实力,又不安分的“盟友”一口吞下。

“梦魂惊起转嗟吁”。这是赵佶被虏东北后写下的诗句。这位诗书俱佳,尤以“瘦金体”驰名的大宋天子,沦落之时,写下许多哀婉凄凉之作,其中不乏奸臣误国之怨。可就说马植吧,他曾极力劝阻受降张觉,赵佶不仅不听,还将马植贬官外流。没错,没有马植,或许就没有宋金之盟,但作为一国之君,若能审时度势,不纳马植之计,继续搁置历史遗留问题,或者,既结新盟,就不若即若离呢?

靖康之祸,其悲莫过一百五十年后,又被赵氏子孙以大致相同的剧情,重演一遍,只是其剧名已换成崖山之痛。

2023-10-20 朱国平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94826.html 1 3 寻根靖康之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