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现任教于倍磊小学,从东北老家来义执教已有20年整。
2003年8月下旬的一天,怀揣着为小学教育奉献自己的美好梦想,李珊珊独自背上行囊、坐上火车,从东北老家来到了义乌。“想想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青春无畏啊!”李珊珊笑着说,“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远离父母、远离亲朋好友来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但20年来,我不后悔!”
扎根乡村 以行动诠释责任
李珊珊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自己拖着四五个大包裹从义乌火车站到达宾王中学后,当时的朱校长就把她带到了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地方——倍磊小学。
“啊?我们的学校这么小吗?”看到学校校门后,李珊珊不禁在心中念叨。但地方虽小,却未阻挡她扎根乡村从事教学的赤子之心,看到农村孩子淳朴、真挚的脸庞和渴望知识的眼神,李珊珊更坚定了教书育人的想法。
20年前的倍磊小学,各方面条件虽算不上最艰苦,但那时的执教经历,成为李珊珊最难忘的回忆。她介绍,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自己任教的课程种类多,课节自然就多了起来。“记得当时除了任教两个年级的英语课,我还教授四年级一个班的数学课,但每周下来,竟然没有觉得很累。”李珊珊笑着感叹道,“只能说年轻真好,只要心中有一股子劲,就感觉有使不完的精力。”听着同学们“原来英语这么有趣”“我喜欢上英语课”的笑言,李珊珊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负韶华 用青春书写担当
回首看,曾经那个破旧的教学楼一去了无影踪,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新的回形教学楼。20年间,李珊珊见证了倍磊小学的巨大变化,老师们一批一批更替轮换,不变的是大家的教学情怀。“从教这么多年,每年都会有毕业的孩子回校来看我,和他们在一起说说往事、聊聊未来,感觉真的亲切。”
在义20年,李珊珊也拥有了温馨的四口之家。两个女儿活泼聪慧,大女儿去年考取青岩书院,开始了高中的求学生涯,小女儿则于9月份开启了小学六年级的学习生活。两个女儿均是李珊珊的骄傲,也是她最大的精神慰藉。
幸福稳定的家庭生活更坚定了李珊珊扎根农村小学默默奉献的信心和决心。如今,她正一步一步坚定踏在实现教育梦想的道路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会以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李珊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