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自上万起真实诈骗案例的现实主义国产片《孤注一掷》,聚焦家暴题材的影片《我经过风暴》,关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成长之困的格斗片《八角笼中》,还有国民神话史诗大片《封神第一部》……这个暑期档,各行各业都在拼尽全力蓄力重燃,国产电影也不例外。走进义乌各大影院,国产电影放映厅上座率创下新高,相比好莱坞引进的大片,国产片的绝地逆袭带来了“超出预期”的惊喜。
原本,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每年暑假心照不宣的“国产保护月”都会减少或者推迟好莱坞大片的排片,从而为国产片的上映让路。然而,今年暑假,“国产保护月”悄然消失,国产片与好莱坞大片正面交锋,结果显而易见。国产片在时代的洪流中掀起了一场逆袭风浪,并打破了“保护”的壁垒“杀出重围”。
在这场艺术竞技的背后,国产片究竟抓住了什么样的流量密码?
“接地气”的多元中华元素
这个暑假,美国票房榜前15的电影,我国一共进口了12部,包括《银河护卫队3》《蚁人与狂蜂女3》《碟中谍7》《芭比》《巨齿鲨2:深渊》《速度与激情10》等国外票房力作,可以说将国人期待的好莱坞电影都引进了暑期档市场。与此同时,《消失的她》《孤注一掷》《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我爱你》等国产片也同期上映。
从暑期档收官的数据上看,国产片一举突破200亿票房,同比2019年增长30多亿,坐实“史上最强”。由此看来,好莱坞大片也只能惨淡收尾。这是过去五年里,好莱坞大片引进最多的一次,但也是它们最没有存在感的一次。
国产片已经不再需要“保护”,这是业内公认的事实。凭借民族文化、现实议题等“接地气”元素,国内观众的观影“胃口”已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刁钻。“今年暑假国产电影的种类特别多,悬疑、爱情、喜剧、神话等,没有重复的题材且每一部电影都很精彩,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喜好。”佛堂影迷金燕表示,人是生活在社会现实中的,特别是在诈骗案件频发的当下,如果通过观看《孤注一掷》就能了解更多资讯,提高防诈骗意识,看清社会现状,那么这部电影的效应定然会超预期。
此外,诸如《消失的她》《我经过风暴》《我爱你》这类涉及婚姻家庭、成长教育的反映社会痛点、难点的电影,让不少观众直呼“仿佛发生在身边”。爱情与婚姻美好的背后,也同样存在着黑暗、暴力与不公。观众们通过观影体验,来获得面对现实的勇气,这种“接地气”的影片吸引的群体数量,也骤然呈现在票房数据上。
国产片除了现实主义的“连接地气”外,更有着浪漫主义的“梦回国风”。像《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从盛大浩瀚的历史神话中,细数着中华五千年的专属文脉,这种文化奇观,展现出了绝对的民族自信与创新。
“对我来说,国产电影细分出了五颜六色的类别,但无论是哪一种,都紧紧围绕中华文化底蕴,这是一种文脉传承,既有独特性又有延续性。”市民徐林表示,国产电影能让受众沉浸其中,无论哪个命题和群体,是确切发生在身边的还是辽远回响于想象世界的,这些深植中华文化的多样元素,激活部分观众心中早有的情感涟漪,让大家在故事中得以“见自己”,或许这正是国产电影独特的魅力。
突破品质壁垒的百花齐放
过去的暑假,是没有好莱坞的,原因很简单,电影业有着心照不宣的“国产保护月”。从2004年至今,每年的暑假这两个月都属于国产片。在这期间,好莱坞大片纷纷识趣退场,为国内选手们腾位置,直到8月末快开学时,它们才慢慢回归,为暑假收尾。“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已成为国产电影保护月的惯例。
但在二十年的起起伏伏中,许多因素也在影响和改变着这场“约定”。近年来,“国产保护月”的冰层正在悄然融化,恍惚之间,七八月的院线里,国产片和国外片坦诚相见,“保护月”竟一声不吭地消失了。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聆雨子在文章《我们为什么不再需要“国产电影保护月”了?》中坦言:“保护”,只天然适用于弱者,强弱关系,是会更迭的。
过去,国外电影《哈利·波特》《复仇者联盟》《变形金刚》等,题材新颖、特效技术超前,占领电影市场数年也在情理之中。现如今,国产片早已突破特效难题,《流浪地球》《封神》等电影,不仅在特效上达到了顶级水平,还注重实景拍摄和艺术设计,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与此同时,国内还深耕题材的肥田,挖取中国文化元素,打磨优质剧情,如《我不是药神》《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这类话题充足、内容优质的国产片频繁涌现,观影之余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情绪价值,引发情感共鸣。
但此时,国外大片依然遵循这些刻板套路,不断重复特效大片的旧模式,导致观众审美疲劳,不愿再继续买账。像今年夏天上映的《碟中谍7》,刚上映时中国院线给予非常大的信心,直接给这部电影25%的全国排片,然而却没有取得乐观的票房,最终使其排片一路走低。《华尔街日报》在7月20日特发评论文章,自嘲这份惨淡。同样的,《变形金刚7》《闪电侠》《蜘蛛侠:纵横宇宙》等电影也持续爆冷。也难怪有段子形容:现在需要“保护月”的,是好莱坞自己。
“这些年,我国观众的观念在变化,审美在变化,单纯的特效炫技和雷同的电影题材已经无法满足大多数观众的胃口了,反而深奥的剧情打磨,影片带来的现实意义,更能抓住观众的心。”义乌一影院负责人表示,相比暑期的这几部特效大片,反而暑期结尾时上映的国外影片《奥本海默》更受观众喜爱。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普罗米修斯: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以蒙太奇手法,使得整部作品的剧情紧凑环环相扣,与特效商业片的路线相去甚远。然而,《奥本海默》选择8月30日上映,早已绕开了硝烟弥漫的兵家必争之地。
现如今,好莱坞电影不再是旗帜模板,国产电影也不再躲在“保护月”身后。当暑期档的赛场回归平衡,国产电影与国外电影的较量还在继续。
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