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群言堂

南腔北调

近来,不少教师、家长在网上吐槽所谓的“开学仪式感”。有的学校校长扮成仙人站在门口迎接学生;还有的学校让孩子们穿过拱门敲击寓意“一鸣惊人”的大鼓;更有班级制作了近来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的网红路牌……开学仪式上,随处可见寓意着“心想事成”的橙子、“平平安安”的苹果,以及“越来越棒”的棒棒糖。

短评:开学仪式,古来有之。在开学时,拜师、正冠等简朴又庄重的仪式,有助于学子树立尊师重道的观念。然而,如今的某些开学仪式,却变成了娱乐派对,或近乎许愿做法事,这些开学仪式,与严谨之“学”,毫不沾边,只是一场场闹剧。闹则闹矣,对“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一是浪费教师宝贵的时间与精力,使之不能专注于教学;二是在入学之初便将新生置于学校不应有的氛围中,使其对“学”产生误解。开学仪式可以有,但不能浮躁泛娱乐化,更不应搞现代迷信。

据《合肥日报》报道,近日合肥教育局明确要求各校设立“暑假作业缓交期”,严禁在开学前两周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考查,要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

短评:对学生,关心成长与关心学习同等重要。暑假本来就是学生以休息为主的时间。如果一味强调作业按时完成,不仅不能保证学习效果,而且可能增加学生心理焦虑,这与放假的初衷背道而驰。设立“暑假作业缓交期”,有助于学生从放假的松弛状态逐步过渡到正常的学习状态,是一种人性化的安排。当然,缓交不是不交,不是对学生不完成作业的默许、放任甚至纵容,而是对学生管理张弛有度的方法,是对学生以轻松愉悦精神状态进入新学期的引导。

据光明网报道,近日,“妈妈拿走录取通知书阻挠女儿入学”一事登上微博热议,引发网友对“控制型家长”的讨论。不久前,17岁的重庆女孩佳佳如愿拿到了中央戏剧学院(下简称中戏)的录取通知书。但在入学前11天,她的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簿等关键证件不翼而飞。私自拿走这些东西的人是她的妈妈,这一切都是为了阻挠佳佳入学。佳佳表示,妈妈不想让她读中戏,而是希望她当老师,留在重庆。

短评:作为家长,当然要帮助孩子选择学校与专业,但是,请注意,是帮助,而不代替,更不应是强制。帮助孩子选择学校与专业,是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与未来。如果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志向,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让孩子满腹委屈,背上沉重的包袱,前程可能顺利吗?帮助孩子,要从尊重孩子做起,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帮其分析,让其自己做最终选择,这也是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作为家长,切不可心急,更不应越俎代庖。

据《成都商报》报道,近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著名专家王医生得知某患者多次挂号未果后,打电话给黄牛,发现黄牛有号但要加价200多元。另有视频博主介绍,他想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挂王医生的专家号,结果尝试了两周都没能抢到号。他随后探访了医院附近的超市、水果店等店铺,询问是否有挂号资源,有商家推荐了号贩子的联系方式。找号贩子挂专家号需多交两三百元,最快仅需10分钟就可以成功挂上专家号。

短评:贩卖大医院专家号牟利的黄牛屡禁不止,打了谁的脸?一是打了有关领导的脸。作为对此事有责任的领导,自己或家人找专家看病,和普通患者一样挂号了吗?是否也受了号源黄牛的欺负?若没有和普通患者一样挂号,那是耍了特权;若受了黄牛的欺负却无可奈何,那是无能渎职。二是打了医院的脸。黄牛多与医院有关管理人员有勾结。没有医院管理疏忽和对此听之任之,黄牛猖狂不起来。三是打了制度的脸。若加大对黄牛的惩治力度,将其列入失信黑名单,禁止高消费,让其骗来钱也不能享受,且丢人现眼,他就会选择好好做遵德守法的人,不再当如畜类的牛。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个“无陪护”病房正式启用。该病房将以专业化的护理员代替家属,承担患者住院期间的陪护任务。

短评:目前,解决护工问题,还停留在患者家属四处寻找、私下协商阶段。护工难找,令不少家庭头痛不已。由医院提供护工,好处有三:一是可以解决患者家属找不到护工的苦恼;二是经过医院培训的护工,更专业;三是医院掌握、调配护工,可以集约利用这一资源,避免造成护理资源浪费。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群众对护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组建专业化、集约化的护工队伍,势在必行。完成这项任务,一是要有急人民群众之所急的感情,二是要有改革的魄力。

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破获了一起诱骗中老年人实施传销犯罪的案件。骗子以免费旅游为饵,把人拉到特定地点后,以传销模式销售某种软件。只要消费就可以返利,诱骗中老年人充值成为会员,并鼓励他们继续推荐他人充值以获取更高额的返利。此案涉及全国35万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27万多人。目前,检察机关已对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依法起诉。

短评:本案中,中老年人被骗子引领,先是进了“免费旅游”之门,后又上了网络销售之课,最终从被骗“破财”之门出来。免费之下好藏陷阱。陌生领域易造迷信。骗子依此特点布设了骗局。不少中老年人喜欢“免费”,不熟悉软件,经过骗子的花言巧语,竟把其似懂非懂的软件当成了能以一本获万利的法宝,最终上当受骗。克服不劳而获的心理,不轻信向陌生领域投资迅速暴富的鬼话,骗子将很难在你这里得手。当然,有关部门对传销的打击,还要加强,不能放松。

2023-09-01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80211.html 1 3 南腔北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