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绣湖

◆文艺漫谈

《花妖》的艺术感染力与穿透力

王贤根

最近,刀郎的歌曲专辑《山歌寥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其中的《罗刹海市》一时成为人们网络议论的焦点。传说纷纷,当中是否隐有内情,我没去探究,也没必要去探究。但这首歌所传达的社会意义和本身存在的艺术价值,已经受到大众的肯定与好评。

对于我,听得遍数最多的是《花妖》。不是因为这个故事的发生地离我家乡不远,情感有所牵涉,而是这首歌曲所叙述的凄美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感染了我。

歌词中有一段话向我们描述了这则故事,其背景是宋代临安府钱塘东有一书生,一天他出游路过临安北,巧遇一位富家小姐,两人一见钟情,暗定终身。然而,这事被小姐的父亲发现,便勃然大怒,命人杀害了书生,血染书生的褐衣。书生被害后,小姐极为悲痛,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殉情。书生与小姐的故事感动了地府的阎罗王,他差人准许两人投胎转世,再续情缘。可令人遗憾的是,在轮回道前他们误拨了罗盘,结果两人虽然投胎到同一地方,却是不同的朝代。相隔百年,两人依然难以相见。

传递这背景的歌词,浸染着浓郁的感情色彩,现有众多的视频将这段歌曲反复传唱。这是一曲爱情的悲剧,它将人类最为美好的期盼,在世人面前无情地撕碎。悲剧给予人们心灵的震撼,很难以言语表达,但这种悲愤、感伤是刻骨铭心的。网络上有人评论,《花妖》的凄美感超越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最终化蝶在一起,而《花妖》中的书生与小姐虽然投胎到同一地方,却永远不能相见。以杭城为地域背景的爱情故事,影响较大的还有《白蛇传》。这三个缠绵悱恻的故事,都是以悲剧的形式呈现给受众的。刀郎是抓住《花妖》这则悲剧色彩浓烈的故事,以音乐的手法献给广大听众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情感穿透力。

刀郎的这首歌词,是以女性的第一人称徐徐唱出。“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你仍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我若是将诺言刻在那江畔上,一江水冷月光满城的汪洋。”第一人称的叙述便于抒发自己内心深切的情感。刀郎在这里,巧妙地将女主角浓浓的情思,化作含蓄、美妙的词句。我们在欣赏、聆听这首歌曲时,抑或被他委婉、深沉的词句深深吸引、感动。在这里,歌曲没有激越、高昂,而是将女主角澎湃的内心情感化作低回、忧伤的话语,以可见可感的形象化词汇展现出来,“流浪的眼泪”“风中的胭脂味”“刻在那江畔上的诺言”“一江水”“冷月光”“满城的汪洋”。这些词句,是具象的,又是意象的,难道我们倾听时“满城的汪洋”不是女主角无尽的眼泪。这种蕴含其里的丰富意象,让我们更能感受女主角情感的淳厚、深沉。这种思念之情,不单单在骨子里,更是在灵魂之中。在漫长的思念、等待中,她又经受尘世间“缠我谤我笑我”的苦涩与无奈,可望断秋水、期望来世再聚首的美好心愿,却似“落日的纸鸢”“夤夜的风灯”。这层层的递进,进一步深化了女主角纯真、厚重的内心世界。刀郎的文字表现力很强,含蓄,深刻,让人回味。叙述故事的这节唱词,相对简短明了,可杭城不同朝代的称谓更迭,让这则爱情故事更显悲切、绵长。

歌词的文学性让这首《花妖》具有美学的审视意义,融入华夏悠久文化与丰厚民间艺术的曲调,将这首山歌推向了极致。凄婉的爱情故事是民间传说的瑰宝,同样来自民间的刀郎,深受传统文化与民间音乐的熏陶,创作中积聚的是底层人们的心声与精魂。他以委婉、低沉的曲调来传颂具有鲜明地域性、民族性的凄美故事,自然就容易被各阶层接受与传播。

爱情是艺术表现的永恒话题。永恒的话题超越各个层面的界限而被接受并产生共鸣,就深深依赖于作品高超的艺术感染力了。在短短的时间里,《花妖》已有众多的网络翻唱版,如京剧版、吴语版、陕北民歌版、黄梅戏版、少年童声版等等,数不胜数,传唱的速度可谓惊人,制作的品位也越来越讲究。还有以《花妖》曲调为配音的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涌现。这都表明刀郎的《花妖》在华夏大地上受到人们的认可与青睐。

2023-08-23 王贤根 ◆文艺漫谈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77032.html 1 3 《花妖》的艺术感染力与穿透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