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大火后,引起网友热议,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说啥的都有。其中有不少网友说刀郎的新歌冷嘲热讽,辣味十足,分明就是音乐界的鲁迅。那么,两人到底像不像,能否类比呢?我看也颇有几分像。
鲁迅的杂文,一向以丑恶为讽刺批判目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被誉为文学界的投枪匕首。刀郎的新歌也充满讽刺意味,看似皮里阳秋,其实字字句句都绵里藏针,刀刀见血,一出手就在乐坛掀起轩然大波。
鲁迅博学多才,通古晓今,文中多喜引经据典,旧学新用,厚积薄发,读来颇有情趣意境,雅俗共赏。刀郎新歌则是取材于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巧用罗刹国之典故,旧瓶装新酒,以古讽今,既有历史之余韵,又有时代的气息,亦不无创新意义。
鲁迅的杂文杀伤力强,针对性强,从不做无病呻吟,吟风诵月,出手必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令坏人忌惮,小人噤口,让不是东西者缩头。刀郎的新歌也威力不小,有的放矢,句句都有所指,字字都暗藏杀机。
鲁迅杂文每一发表,便有人对号入座,觉得芒刺在背,骨鲠在喉,坐卧不安,并寻找文章破绽,伺机反扑。刀郎的新歌也是如此,一经推出,便被网友详加诠释,细细注明,某句是指某人,某词是为谁等身定制,不想对号入座都难。
鲁迅杂文、小说重形象思维,人物皆栩栩如生,绘声绘色,人有阿Q、假洋鬼子、九斤老太,动物有落水狗、乏走狗、夏三虫,给人印象深刻。刀郎新歌也颇得此道,人物有马户,又鸟,公公,动作有“未曾开言先转腚,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卧”,夸张写意,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鲁迅杂文不仅有形象描述还有理论高度,注重逻辑推理,兼重辩证思维,热闹且不失理性,特别推崇哲学家尼采:“若夫尼采,斯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矣。”刀郎新歌里,既有调侃讽刺,快意恩仇,也不忘拉个大哲维特根斯坦来站台,还扯上了“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这样的终极话题。
用歌曲进行讽刺,刀郎算是开了个当代先河,毕竟现实生活中值得讽刺批判的现象还不少,需要用各种形式去教育规劝,讥讽也是规劝的一种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刀郎也是个杂文家,再精确定义,是个音乐杂文家。鲁迅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倘若日后杂文音乐这条路走通了,成了气候,有了阵地,刀郎还有开拓之功哩,被奉为鼻祖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