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群言堂

举头三尺是何 “神明”?

齐世明

《增广贤文》中有言:“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为何?

据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载,一读书人夜过岳帝庙,见朱门紧闭,却有人从庙中出来,他心知是神灵,遂伏地高呼“上圣”。那人将他扶起说:我可不是神灵,只是右台司镜的小吏。读书人问:司业镜吗?回应:近似,是另一种。业镜是照摄众生善恶业的镜子,但只能够照出事情的表面,人做事时,心中的万千感触,以及感情的真伪,业镜是照不出来的。所以除了业镜之外,必须有“心镜”。

“心镜”就是人们头上的“神明”。这是纪晓岚给出的一个答案。笔者十分赞赏。

不是吗?比蓝天和海洋还要辽阔的,是人的心世界。人“方寸微暖,情伪万端”,内心的细微感触、感情真伪的微妙变化,是瞬息万端、起灭无时的。其中包藏着许多幽深诡秘,不可推测的意图,更难窥见。若单从外表上看,有些人给人的印象,亲切或严肃,漂亮或普通,谁知其内心柔软处?谁晓谁潜藏着鬼蜮伎俩、险恶用心?这些隐匿与潜藏,一般的业镜岂能照得透?

故“众天神合议”,将“业镜”移到左台,可用以鉴察映真(小人);增设“心镜”于右台,分辨照伪(君子)。在左右两圆镜的相对照映之下,人之内心洞然明晰,都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了。“心镜”探微,心到神知。

大千世界,镜子万千。这个“心镜”堪称翘楚吧?比CT还CT,能清晰地照出人的五脏六腑,看是“红”的“黑”的、“直”的“弯”的,有没有“大粪”……凡此种种,司镜吏固守于圆镜旁边,一笔不苟记下,三个月送达一次给岳帝,决定降罪或赐福。上天有“法眼”:往往名声愈高则责备愈严,心术愈巧则惩罚愈重。

正是这举头三尺的“神明”,时时在警示人们:你在做,天在看。尤其是贪墨者、欺诈者、黑心人,血管里流着污血者,看你恣意到几时?不要以为自己干了见不得人的事、危害民众与社会的事,难以察觉甚至“滴水不露”就过关了、“天下大吉”了,在每个人的头顶三尺处,时刻都有“神灵”在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一丝一念;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不只是一句人们司空见惯的话,正义“只争来早与来迟”罢了。

是故,那莘莘学子都应经常“照照镜子”“查查心思”乃至“看看医生”。各衙门口公职人员——穿各类制服的,应“增设心镜于右台”,“吾日三照吾身”,即使做不到“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清代名联),也可看看自己是否兢兢业业,表里一致,为官是图名牟利还是心中向民,办事是公平公正还是徇私舞弊,一句话,你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人民币”服务?

而各类商贾,大至老总、老板、高管们,也应“增设心镜于右台”,看你之所属是名声重于营生,还是营生重于名声?重前者自然要“实大于天”,唯信誉、唯质量、唯效益,重后者是不是唯钱唯大?是不是唯利是图?有没有欺骗造假?有没有坑蒙伪劣……

一言以蔽之:今之各色人等,可不能只是“观钱”“观名”“观利”“观权”“观色”“观子”“观车”“观房”,一定不要忘记“观心”,要不时审视一下自己的心是正的还是邪的,是有“明珠”闪光还是装了不少“大粪”……

须知,“举头三尺有神明”,请先做好自律!

2023-02-17 齐世明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16067.html 1 3 举头三尺是何 “神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