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卢丽珍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内核。文化之功,犹如滴水穿石。只有基层文化活起来,百姓精神才能富起来。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好文体“组合拳”,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美好期待。
“花开四季”公益课堂授课1500场次
小朋友在剪纸老师的指导下,短短十几分钟便完成了自己的创作。胖乎圆润的小猪,顽皮可爱的佩奇,各类样式迥异的作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哇,你剪的小猪好可爱啊!”“你看,我的小猪比你胖。”这是2022年“花开四季”课外公益学堂秋季班剪纸课的一幕。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我市启动了民生实事“花开四季”课外公益学堂项目,吸纳社会力量面向全市少年儿童、外来建设者子女定期组织爱上阅读、艺术曲艺、非遗手作等系列课程及“阳光少年”体育活动,让少年儿童在沐浴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减负”不“减质”,健康快乐成长。
“花开四季”课外公益学堂设有春季班、暑期班、秋季班三季。课程内容不仅涵盖古典诗词鉴赏、戏曲、书法、国画、乐器、声乐、舞蹈等传统文化艺术课程,还有手工、剪纸、黏土、少儿科学实验、抖空竹、乒乓球、篮球、击剑等手工及体育类活动,由各镇街根据地域特色提出课程需求,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统筹安排,把“看什么、学什么”的权力交给群众,把优秀文化的力量根植进少年儿童心中。
参加过多次活动的涛涛小朋友说:“公益课堂能学到很多新东西,交到很多新朋友,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了。”
据统计,2022年以来公益课堂已授课1500场次,服务人次3万余人,得到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花开四季”课外公益学堂不断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推动城乡统筹,保证“城里孩子”和“乡下孩子”、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建设者子女共同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其授课地点遍布义乌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和全市14个镇、街道,采用定点、定时的方式,方便区域范围内市民的需要,为百姓送上“最后一公里”的文化大餐。同时,积极践行“外来人口本地化”政策,保障外来建设者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享有市民待遇。
新增百姓健身房、足球场15个
如今,当市民路过丹霞路国贸大道交叉口时可以发现,桥下空间通过提升改造成了一个小型足球场,市民正享受着“休闲就在家门口”的新生活方式。
“我是一个深度运动爱好者,平常除了基础健身还比较喜欢各种球类运动,以前经常到梅湖体育中心运动,这个场地建好后,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家住国贸大道附近的小陈表示,“现在每周都会和朋友约三五场足球赛。”
健康生活是衡量区域内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日益增长,全民健身成为共识。今年,我市积极建设和完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新增百姓健身房、足球场15个,打造市民身边的健康加油站,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新建的社会足球场地,对足球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福利,不仅方便了他们的训练和比赛,也增添了健身和娱乐的场地。”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体育科长何强表示,新增的足球场有力地改善了全市足球运动硬件设施,满足了群众对足球运动的需要,使全民健身活动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在上溪镇红桥头村百姓健身房,宽敞的房间内配备了几台跑步机及各类锻炼设备,并设置了练习室,附近居民可以过来练习瑜伽、体操等健身项目。这是今年刚建成投入使用的健身房,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已成为村民日常健身的好去处。
截至目前,全市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30万平方米,人均2.3平方米,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全国武术之乡、足球之城、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市、浙江省运动休闲基地,我市正努力向体育强市迈进,前段时间,又承办了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4个项目的比赛任务,通过体育赛事活动,宣传义乌、展示义乌、推广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