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群言堂

蒋琬的度量

陈思炳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人才辈出,文韬武略,各有千秋。近读陈寿的《蒋琬传》,对三国人才中名气并不很大的蒋琬钦佩有加。

公元234年,蜀汉面临着一次重大危机。丞相诸葛亮在前线军中去世,魏军又虎视眈眈,在决定战事胜负的关键时刻,谁来接班?诸葛亮去世前选择了远在成都的蒋琬,上表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付琬。”蒋琬不仅有“百年社稷之才”,更贵在有度量,能容人。陈寿在《蒋琬传》记叙了两件事,足以证明。

一件是:“东曹椽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一件是:“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诸葛亮)。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推究讯问)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不流露感情倾向)。得免重罪。”讲完这两件事,陈寿下一断语:“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这两件事的处理,体现了蒋琬的度量。

其一,不听谗言,善解人意。杨戏在蒋琬的办公厅工作,是属官。属官和长官之间发生意见分歧,从做人的道德说,不应说违心话;从做官的规矩说,又不可顶撞上级。杨戏采取了不表态的表态方式。这是一种有礼貌的否定性语言。诸葛亮喜直言,远佞人。蒋琬做过诸葛亮的属官,深受诸葛亮作风的熏陶。他只感到杨戏可爱。用“戏之快也”这句话,拉开了他同“或”这种人的距离。这种距离拉得越大越好。孟子说:“与谗佞面谀之人属,国欲治,可得乎?”

其二,不以我划线,能容人之异。不拿跟不跟我作为忠不忠于国的标尺。杨敏是在背地里道蒋琬之短,说诸葛亮之长。不跟我蒋琬,不等于背叛诸葛亮所尽瘁的复兴汉室的事业。有多大的罪呢?何况,“或”这种人打上来的小报告,有没有失真,有没有添油加醋?尚需核对。难得的是,蒋琬有听坏话、听难听的话、听反对自己的话的度量。

《淮南子·主术训》中说:“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对待他人能做到“三容”:容人之言,容人之过,容人之异。宽大、慈厚、平正,蒋琬都做到了,可为今人之鉴。

2022-07-15 陈思炳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49653.html 1 3 蒋琬的度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