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5年,关中大旱,农业歉收。按理说,粮食再紧张,也不至于影响到刑部尚书颜真卿家。可他偏偏就闹到了“举家食粥来以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发《乞米帖》,求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谈到困窘原因,他也直言不讳,因自己“拙于生事”,也就是除了俸禄,他不会创收、生利,没别的生财之道。其时,像他那样的大官,卖官鬻爵,科举营私,收受贿赂,干预诉讼,都能大发横财。可是他却不屑于那样干。他有自己的处世原则,宁可“举家食粥”,宁可向同事乞求“惠及少米”,也要活得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清代湖广总督张之洞廉洁自律,平生最恨贪官污吏。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不贪敛公款民财,俸禄往往捉襟见肘,没钱过年更是常有的事。一遇年关,张之洞就让幕僚暗暗将自己的皮箱送到当铺,换些银两,以解燃眉之急,俟有钱了再赎回来。由于年年如此,消息不胫而走,社会上流行了一句歇后语:“张之洞当皮箱过年——习以为常。”这话传到了光绪皇帝耳朵里,他问张之洞:“是否确有此情?”张不想让皇帝为自己追加俸禄,一口否定:“此系谣传,绝无此事!”
1937年11月,朱德的外甥从四川老家来到山西省八路军总部,告诉他家人因其参加革命而遭受株连和迫害,家境困窘,难以为继。朱德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却身无余财,便给他四川好友戴玉龄写了一封信:“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数十年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二百元中币,请速寄家中。此款我也不能还你,请你作捐助吧!”区区二百元居然难倒了堂堂总司令,这封《告贷信》,就是朱德清廉奉公的真实写照。
颜真卿是朝廷重臣,张之洞是封疆大吏,朱德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总司令,位高权重,过手的经费不计其数,若稍存私心,装包里千把几百元钱还不是小事一桩?可是,对于一个清正廉洁的坦荡君子来说,是绝不会那样干的,因为他们有崇高信仰,严格节操;有做人准则,处世底线,把清廉看得重于生命,决不干那些蝇营狗苟的丑事。
公生明,廉生威。古人有清白如水官员颜真卿的《乞米帖》,感天动地,传为佳话;今人有一尘不染元帅朱老总的《告贷信》,大公无私,成为美谈;再加上晚清名臣张之洞一当再当的小皮箱,这三件东西实为廉政教育不可多得的无价之宝。这三位的清廉节操更为天地树正气,为社会树标杆,令人敬佩,高山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