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不直接增加社保的个人缴费部分,还要单独建立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呢?这也意味着这并非福利,而是一个政策引导。
社保替代率是衡量我们退休后养老金能否保障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简单理解就是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与退休前的工资比值是否相当。
比如你马上要退休了,退休前工资是每月1万块,如果社保养老金给你发1万,那么社保养老金替代率就是100%,你可以维持和退休前相同的生活水平,如果替代率只有50%呢?那你只能领到5000块,生活水平会大打折扣。
世界上公认比较适合的养老金替代率应该在70%-85%之间,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晚年生活才会比较安逸。
那你知道中国替代率是多少吗?50%甚至更低,要知道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最低标准是55%哦。
而且根据人社部和相关研究所的数据预测,未来替代率还有可能会呈下降的趋势,预计到2030年替代率会在20%-25%之间。
但这不是恐怖故事的全部,因为社保替代率只是一个平均水平,如果你的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收入,你的个人养老金替代率,就肯定低于平均的社保替代率,而且退休前收入越高,替代率越低。
1个月1万块收入的群体,可能按12%交个人养老金,但1个月10万收入的群体,可不是等比例按10万的12%交,因为社保缴费的上限是3倍社平工资。所以,10万月收入的群体,如果指望社保来养老,只能是杯水车薪了。
说到这,你应该理解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意义了。
它只是往个人养老的工具包中,增加了一个工具,过去这个工具包里,有储蓄、商业养老年金保险、房租、住房转按揭等等工具,现在增加了一个个人养老金。
而这个工具,显然是给中低收入人群的,制度会引导这个群体,每年做1.2万的强制储蓄,解决第一支柱社保替代率下降的问题。
你大概率还是要用到组合工具来解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总结一下:
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一个制度,用政策来引导大家重视养老金的问题,用包括税优等各种方法来鼓励大家至少每年存1.2万的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定性为第三支柱,也就是个人养老,自愿自发,丰俭由人;
个人养老金主要是为中低收入人群弥补社保替代率下降提供一个工具,并不能解决所有人个性化的养老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