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的大起大落,让投资的前路蒙上迷雾。先有超4000股集体下跌,后又迎来超3600股绝地反弹。有的人遗憾没能“抄到底部”,有的人则懊悔提前“退场离席”。投资是一向如此艰难吗?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而从股票投资来看,过去15年来全部A股中正收益的个数达到3471只,占总数超七成。而其中,随着正收益的增加,股票数量占比逐渐递减。在亏损的股票中,绝大多数分布在-50%的负收益以内。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筛选到一只股票并坚持持有,那么正收益的概率是比较高的。但问题是,在面临市场的波动涨跌时,我们很难做到心平气和地持有这么长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多数的投资者表示在股市中很难挣到钱的原因。
特别是在市场调整的时候,我们总期待自己能够抄到市场的最底部,完成最具有性价比的投资。但是,我们能成功“抄底”的概率又有多大呢?是不是我们越耐得住下跌,越能成功抄到底部?
我们提取了过去15年上证综指出现连跌的天数分布,可以看到多数时点市场是一日便止跌,而连跌到9天的情况只出现过1次。
通过观察连跌N日后市场止跌反转的概率,我们注意到,除了连跌8-9日时,市场成功止跌的概率明显增大,其余时间里止跌概率都分布在50%左右。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即便我们忍耐了足够长的下跌区间,我们成功抄底的概率也并不会有所增加。
更何况,即便短期市场止跌了,我们也无法确定是否会真正迎来行情的回暖。从历史上几个连跌时点来看,阶段性止跌后市场仍可能继续下行。
因此,我们基本可以放弃这种“幻想”,尽可能多的争取实打实的收益。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保持自己始终在场内。
从目前的投资行为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人习惯“越跌越买”,把握下跌时的投资机会。但同样,仍有很多人在买入后,面对市场继续下跌而更加焦虑,甚至在阶段性回暖时便仓皇离场。
从过去四个市场低位买入普通股票型基金,并持有不同时长,可以发现,持有时间越长,收益水平是逐渐递增的。即便我们没能在市场的最低点入场,只要我们能保持自己始终在场内,不提前离席,仍然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
其次,保持自己的投资节奏。
总有人在自认为的“底部”将自己的筹码“全盘托出”,而在市场反复震荡时,在出现更低的水位时,懊悔自己手中已经没有多余的资金。市场下跌确实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介入时机,但我们依旧要保持自己的投资纪律。
在2017年6月到2019年9月的区间里,市场经历了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阶段,有单边的上行和下行,也有持续的震荡。
而在不同的行情走势下,通过定投的方式徐徐入场,收益率都是超出一次性的单笔投资的。特别是在W型的震荡走势中,单笔投资很可能并没有真正捕捉到市场的底部,反而会面临亏损。而定投的方式入场,则可以有效平滑我们在每次时点选择的风险。
市场的涨跌轮动是必然的周期规律,我们无需为阶段性的下跌感到太过恐慌,也不用对短期的反弹过分欢喜。既然成功“抄底”的难度较大,只有把眼光投向更长远的将来,保持节奏、保持在场,我们才有机会争取到长期向上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