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群言堂

秉公方能知未来

朱林兴

成语“纸上谈兵”的主角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奢智勇双全,曾援韩大败秦解阏与之困,被封为上卿,赐号马服君。时年,赵与秦相抗于长平。赵奢已逝。赵以廉颇为将,先,廉颇以攻为策而败,深知秦兵正锐,硬拼不行,改以守为攻,待秦兵锐气受挫后出击。秦屡攻不得手,双方僵持。秦王悉赵括乃纸上谈兵者,而赵王又对廉之战法失去信心,故认为只要设谋使赵以括替代廉颇,便可胜赵。于是,秦施离间计,故意放言:“秦最怕括为将”。赵王中计而派括替代廉颇。括上任后,一改前任之策略,挥兵出击。

秦将白起佯败后退,引括入伏兵处,对括兵拦腰截断,一分为二。白起又断括兵之粮草。赵括被困四十天,粮草匮乏。括平时不善待下属,军心涣散,全军投降,白起将投降的四五十万赵军全部坑杀,乘胜直逼围困赵国首都邯郸达一年之多。后幸得楚、韩等国之援,赵才解困。

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白白地葬送了赵国那么多将士的鲜活生命,且差点亡赵。令人扼腕叹息。此结局全在赵括之母的预料之中。

赵括之母乃一介妇道人家,为何能料其子任将必败呢?一般而言,对人的认知,主要通过与人的接触和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和了解。而父母由于养育了子女,对子女的秉性、优劣、习惯、兴趣、爱好等的了解远甚于外人。

赵括自幼喜欢读兵书,常和奢论兵,有时其父奈何不了他。其母便问其父,为何?答曰:“打仗事关生死存亡,瞬息万变,阴阳难辨,极为复杂。而括视之为棋盘上下棋,棋子移上移下,移左移右,纵横驰骋……似乎很简单。括不任将无碍,若任将,赵兵必大败。”她和赵奢长期共同生活,深知其之才华和为人,信服奢,奢是她心中任将的标杆: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丰富实战经验和爱兵如子的品质。知之莫若母。括母对括属于何种人了然于胸:自幼狂妄,不务实,私心重。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她以其夫这一“将军标杆”,对照、丈量括,便清醒地看到,父子俩不属于同一档次,差之千里。“括不可任将,任将必败”之预言,便有了坚实的基础。由之可知,比较也可以知人识人。

赵括任将出行时,她力谏赵王收回成命:“我嫁给赵奢时,奢已任将,屡建战功,奢每日数次亲自给数百名下属送饭,朝廷赐赠财物悉数分给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一心扑于公事。而括全无其父之长,素无实战经验,又乏爱兵之心,一旦为将,必东向而朝,高高在上,下属不敢仰视他。凡朝廷所赐财物,他必收藏于家,置地买宅。父子完全是两个人,括绝不可重用!”赵王不听,括母不得已,要求赵王此事如不顺利,切勿连累她和家人。

对这个故事,可以有多重解读。然而,愚以为它更多折射的是,知人用人之道。知人听其言观其行,重在了解人的全部言行。赵括之母之所以能料事如神,就在于其凭借三个因素:对其子知心知肺、知根知底;善于对两个亲人进行比较和鉴别;秉公论子,对括不护短、不遮丑和不溢美。最后这个因素非常重要。否则,她会给出另一种预言和选择。由此看来,秉公悉情方可知未来。

赵王之愚,在于其以言察人、选才和拒纳忠言,从而难免为敌所算计,陷入对方预设之陷阱,最终酿成苦果。如果要论谁为当年那四五十万被白起坑杀的赵兵的罪魁祸首,毫无疑问是赵王。如果没有他之愚,就没有了赵括演绎纸上谈兵的试验场所,秦赵长平之争或许是另一个结果。

2022-03-04 朱林兴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08794.html 1 3 秉公方能知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