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群言堂

鲁迅论“文人相轻”及其现状(下)

——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

(二)

当代之“文人相轻”,总体看已全面地、创造性地超越了古代、近代和现代。

一曰“文人”的内涵外延更低劣混杂了。当今文人,远非当年鲁迅“相轻”的堪为20世纪中国文化大师之文人,更非古之“文德之人”,很多竟是“无德之人”:不仅“心灵鸡汤”专业户有其席,一些附庸风雅官员和几分铜臭商人也常言“厕身其间”,连某些“良知缺货,见风使舵;得过且过,舔菊快乐;天生缺钙,站不起来;骨头全无,刀来伸脖;德无底线,品行最烂”的人渣儿也声声“忝列”,像是几分谦逊,却干些蝇营狗苟营生。如此一来,很有些“文人”及其组织,简直可与夜总会媲美了。

二曰“相轻”对象与范围更宽泛了。早期嵇康所言“文人相轻,先轻后重,文章之道”的学术争论、文学批评早已另辟蹊径并独立门户。古代“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相轻”,到了现代则扩展至“以其所短,轻人所短”以及“以其所短,轻人所长”,但还都是“仅限于制作的范围”,包括内容、体裁、风格、写作技巧等。而自新文化运动始,“相轻”对象开始超出“制作的范围”,扩及攻击人品、私生活、形体、籍贯等方面。鲁迅在与梁实秋“相轻”中,称梁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把“相轻”扩展到了政治层面;在与郭沫若“相轻”中,抨击郭的人品和私生活,并留下了那句骂之经典。在与顾颉刚的论战中,挖苦顾的生理缺陷。然而,今天看来,这些统归“小儿科”。

三曰“相轻”的手段更低级下作了。现代已有的“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人格侮辱、人身攻击手段实在不够狠也不够用。放眼当代:造谣、诽谤、诬陷、告密、打小报告、抓小辫子、扣帽子等手段都派上用场。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社会发展,“文人相轻”出现了由文之相争到“问候家人”、由两人“相轻”发展为群体“相轻”以及群骂骂群等新特点。

四曰“相轻”缘由更多更复杂了。曹丕《典论·论文》开篇即言“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真也是奇了,鲁迅《再论“文人相轻”》也说:“一有文人,就有纠纷”。至于“相轻”缘由,愚以为首先是文人都是遵从内心写作的,性情上都敏感挑剔,文章作品又都是性灵之作,有很大主观性和自恋性,难容别人批评和说三道四。其次是文章没有数学几何、物理化学那样有精确答案,也不同于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那样有严格考试标准,又不能用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八股四比”固定套路和标准部件把文章框死,而谁也不能写得尽善尽美,总有问题瑕疵被人抓住进而被轻视,这也正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道理所在。事理本当如此,可进入当代,有关组织又非评这奖那奖,评个状元榜眼探花抑或甲乙丙丁一二三等,尤其“政治因素”加入评比,也让一些人愈加不服。加之后面谈的“三观”差异,合成为当代“文人相轻”推波助澜的新生动力和较之古代、近代、现代的最大不同。第三是钱钟书先生所持之论:“文人好名,争风吃醋,历来传作笑柄”。第四是嫉妒心理。有人以“嫉近不嫉远,嫉今不嫉古,嫉高不嫉低,嫉内不嫉外”概括。所以生嫉,原因有四:一因实力相当,若实力悬殊,则不会生嫉;二因心高气盛,若甘于平庸,则免生嫉妒;三因相互知底,若素昧平生,也不易招嫉;四因被嫉妒者木秀于林,若表现平平,则无人嫉妒。第五是“三观”差异。上述“五缘由”相互作用,使得“文人相轻”愈加复杂化。

“相轻”缘由不去,则“相轻”不消。尽管有人以“文人相亲”撮合,终归徒劳。

(注:引文《鲁迅全集》为同心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该版以1938年版为底本)

2021-10-08 于文岗 ——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61745.html 1 3 鲁迅论“文人相轻”及其现状(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