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精读

人和鸟一样,总要寻找住得舒适的地方

记得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语文书里有这么一句话: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时候,老家到处都是燕子,电线杆上有燕子,屋檐下有燕子,下雨前有很多低飞的燕子。但生活在南方小镇的我始终不能理解,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终于想通了,那句话是叶圣陶先生写给北京的小朋友的,而燕子是要迁徙的。总体来说,人对候鸟的迁徙是崇拜的。因为人不能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这或许是人类内心最原始的生存渴望。同时,候鸟的迁徙艰辛而恢宏。拿北极燕鸥来说,当北极冬天即将来临时,它们便出发开始长途跋涉,越过赤道,来到南极洲,在这儿享受短暂的夏季。当南半球冬天即将来临时,它们便开始北飞,回到北极。行程数万公里,中间的艰辛或许真的只有鸟自己知道。

因此,人用了很多文艺作品表达对候鸟的赞美。比如已经小学五年级的女儿仍然对她幼儿园的绘本《11只灰雁往南飞》念念不忘,至今也能娓娓道来。雅克·贝汉导演的纪录片《迁徙的鸟》被认为是至今最伟大的纪录片之一。他用飞机尾随候鸟拍摄,记录候鸟寻找方向、保护子女、猎食动物的艰辛历程,一次次克服大自然的挑战,表达了人对候鸟的敬畏。而电影《伴你高飞》则讲述了一个叫作艾米的女孩养大了一群失去父母的野雁,并和父亲驾驶飞机带领野雁学会飞翔、完成迁徙的故事。原本隔阂的父女也因为野雁而冰释,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不过候鸟的迁徙也只不过是自然万千迁徙现象之一,为记录它们艺术家花费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而探究动物迁徙的原因更加复杂,这可能需要生物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进行漫长的研究。但万变不离其宗:几乎所有动物其行为的根本动机都是为了生存和繁殖。而地球的季节变化则逼迫着动物寻找新的栖息地和食物。候鸟的迁徙无非就是寻找一片有利于它们生存繁殖的温暖的栖息地,以及栖息地里丰富的食物。北美的驯鹿如此,塞伦盖蒂草原的角马亦如此。

人类有迁徙吗?答案是肯定的。不然各大洲怎么都住满了人呢?著名的胡焕庸线以东,因为有更加温暖湿润的气候、更加平坦的地形,生活着95%的中国人。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一直都是人口密集、经济富庶之地。但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中原地区的人民大规模南迁。15世纪发现新大陆,欧洲人涌向北美。二战后,亦有大量人口迁往美国。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其实人和鸟没什么区别。这里人多,也是栖息地和食物所决定的。人总要去寻找一片住得舒适的地方,这便是人的栖息地;过去的食物代表农业,现在的食物代表的就是经济,就是钱。人多的地方就是住得又舒适又能赚钱的地方。人类千辛万苦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想证明人与其他动物是不同的,但这样看来似乎有点徒劳,人还是没能逃出这个地球,逃出这个自然赋予人类的生物属性。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王俊

2021-09-23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58451.html 1 3 人和鸟一样,总要寻找住得舒适的地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