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驿站

“史上最严”网游新规出台 家长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心理健康专家:让孩子真正脱离网瘾还需多方合力

图片来自网络

▢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这项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新规明确——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一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新规出台后,相关企业纷纷响应,目前已有腾讯、网易等50余家单位通过官方渠道以公告、通知等方式,表明态度,回应关切。

对此新规,也有不少家长在高兴之余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如果孩子一时间接受不了,家长咋帮孩子脱离网瘾?9月8日,义乌市城市有爱公益慈善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贾春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预防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监管部门和游戏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预防网络游戏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家长,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家校联手,跟网游“抢”孩子的未来

未成年用户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进行游戏;8月31日更新后,单机模式玩法暂时关闭……这几天,市区某中学学生方豪(化名)在打开王者荣耀游戏时,看到了“王者荣耀防沉迷措施升级公告”。

“其实,即使不升级措施,我也没时间玩,开学后太忙了。但我要是玩,还是有办法的,我的账号是用我爸身份信息注册的,不影响。”方豪说。

此次被称作“史上最严网游防沉迷规定”的“时间新规”,设置了“物理”隔断,迈出了筑牢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高地”的关键一步。在贾春梅看来,接下来的每一步中,家庭、学校双方都需要持续在线,跟网络游戏争分夺秒“抢”未成年人的未来。

“一些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身份信息或购买成年人身份信息绕过实名认证,突破身份限制,使得时段时长限制无法发挥作用,成为影响防沉迷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贾春梅说,这个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家长加强监护督促,学校加强教育引导,更好地帮助指导未成年人了解掌握法律规定,严格执行相关要求。

另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显示,亲子关系对孩子网络游戏成瘾有很大程度影响,亲子关系越好的家庭,孩子正常使用网络的比例越高;亲子关系越差,越易导致孩子形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合理使用网络游戏,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令贾春梅感到担忧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未成年人的家长和监护人并不具备使用网络的能力,更不具备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能力。

亲子关系越差,孩子越易沉迷网游

其实早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通知之前,就有很多家长通过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亲青帮”工作室咨询学生沉迷游戏的问题。

今年暑假,有位妈妈拨打110电话求助,自己的孩子沉迷网游不愿意出门,她在门外敲了两个小时的门,孩子却在房间里无动于衷,无奈之下她只好报警。接到报警后,正在“亲青帮”工作室值班的心理咨询志愿者第一时间与这位妈妈取得了联系。经过交流,志愿者得知这位妈妈为了孩子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拨打110了。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不要老是玩手机,这位妈妈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吞服很多精神类药物以死相逼。经过疏导,妈妈的情绪舒缓了下来,孩子也敞开了心门。

然而,就在开学前夕,这位妈妈再次拨通了志愿者的电话,“老师,明天开学了,我的孩子说什么都肯不去学校报到,这可怎么办好?”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会反馈给你,有一句古话‘君子反求诸己’,你变孩子就变。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发脾气,逼迫孩子,那么孩子的性情也会受影响,会表现出很多的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名志愿者说,在深入了解后,她发现在这户家庭中,孩子并非对游戏有多么强烈的兴趣,只是现实中不知如何面对母亲用生命威胁自己好好学习,逃避在网络世界里,另一方面也从中获得部分成就感。

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孩子多沟通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还有一位初中生的母亲也曾来“亲青帮”工作室咨询孩子网络沉迷问题。

据母亲讲述,孩子在初一时成绩名列前茅,从2020年疫情期间开始玩手机、刷视频、看小说,使用母亲的手机时,会清理完浏览痕迹再还给母亲。在暑假期间用手机较多,有时玩到凌晨四点。当家长强调不能再看手机时,孩子会发火,“为什么你们自己都可以玩手机,我就不可以?”为让孩子戒掉网瘾,他们还曾跟孩子说:“如果不能断掉手机,就退学。”

贾春梅说,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首先要辨别孩子在家玩手机的内容有无明确的指向性,其实刷视频、看小说多半只是无聊时的消遣,而非沉迷。未成年人自制力不足,家长可以跟孩子沟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使用手机的时间限制,同时帮助孩子转移闲暇时间的注意力。因与孩子沟通关于手机问题产生冲突时,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现在有很多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好是因为成绩好,并不是因为爱自己,所以就出现了“叛逆”“焦虑”等情绪。“其实部分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经常得不到父母的关心,让他们不得不去网络世界找到安全感。这时家长应感情投入地倾听孩子的回答。告诉孩子自己很关心他,很在意他。”贾春梅也提醒家长,在帮孩子脱离网瘾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整天手机不离手,无论吃饭还是睡觉都在玩手机,却声嘶力竭地要求孩子远离手机,那么效果可想而知。

咨询师观点

孩子沉迷网络,家长可以这么做

孩子沉迷网络的问题让很多家长都感到非常头疼。对此,家长该怎么做呢?贾春梅提出了一些专业的建议。

“从一开始的沉迷网游到现在的一周只能玩三个小时,这个跨度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大的,他们必然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家长这个时候切忌打骂孩子,游戏可能已经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游戏之外的新的精神支柱。”贾春梅说。

想要帮助孩子脱离网瘾,就要先知道为什么网络游戏容易让人上瘾。她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游戏过程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发泄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逃避现实的强制和约束。

在游戏的虚拟的世界里,比如过关成功,系统就会及时发出“你真棒!”的鼓励,随之便有升级或者打赏的奖励。如果失败了,系统会说:“没关系,再来一次!”尤其是那些初中、高中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的时候,不能有效地排解压力,如果现实世界会让孩子无处安心,此时,游戏的魅力就会显得越来越大。

消除心理依赖,这是解决沉迷网络问题的关键。教育观念、教育手段以及教育评价标准的单一,将孩子们困在了“重重围墙”之中。“填鸭式”“唯分数论”的教育可以催生“小镇做题家”,却不利于孩子们培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价值的自主意识。

孩子的生活空间被所谓的“标准答案”填满了,但社会生活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当孩子们找不到人生的答案时,就会陷入“价值迷失”,沉溺于容易获得“虚幻满足感”的网络世界当中。因此,限制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游戏之外,更要引导孩子们找到生活的意义,培养其探索世界的自主能力,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积极之法。

家长们不妨多一些丰富的亲子活动,比如到户外踢踢球,爬爬山,逛逛公园等,高质量的陪伴,让亲子互动变得丰富起来,孩子也能从中学会更多样的方式放松自己。

2021-09-11 心理健康专家:让孩子真正脱离网瘾还需多方合力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55451.html 1 3 “史上最严”网游新规出台 家长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