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煮石 文/图
随着春拍的落幕,各家拍行正积极备战秋拍,近日,新义乌人王峰先生正在整理自己收藏的一些文学插图(原稿),打算将它们拿到相熟的一家拍行上拍。
王先生与笔者聊的更多的,并不是他自己收藏的文学插图,而是他未能买到的“魂牵梦萦的插图”。
喜欢小说,爱上了插图
王峰高中毕业后,就来义乌创业。平时爱好不多,不过挺喜欢阅读小说。或许是中学时喜欢美术的缘故,王峰特别在乎书中的插图。有的小说会有不同画家所作的插图,他就会因插图而再买一本。
十多年前,一位东阳朋友称自己有一套小说插图原稿,王峰就提出能否转让。拿来一看,发现这套原稿品相很差,并且不完整,全书共15幅插图,只剩下6张原稿。虽如此,王峰还是将它买了下来。因为当时他不太了解行情,认为几十年前的原稿能够保存下来,也挺不容易的。
此后,王峰就将文学插图原稿当作自己收藏的主攻门类。开始几年,王峰“见插图原稿就买,有点饥不择食的感觉”。不仅是文学书籍的插图原稿,那些几十年前的文学期刊的插图原稿,王峰也照单全收,一年花费不菲。
拥有了数百张插图原稿后,一次向一位书画行家“显摆”,对方却冷冷地说了一句:“收藏价值不高,一张名家作品也没有。”
王峰猛然醒悟,此后,他就主要收藏名画家的插图原稿。他说,随着收藏圈子越来越广,发现文学插图原稿的存世量还是很大的,我国文学作品出版量巨大,而插图也是以前文学刊物的“标配”,如果不择良莠,根本就买不胜买。不过,名家的插图原稿,数量却很有限,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也更高。
王峰介绍,这次想将手头的作品转让出去一些,主要还是想集中资金,再购藏一些更经典的插图原稿,“这就叫以藏养藏吧”。
笔者翻看了一下王峰整理出来的插图作品,发现作品笔墨细致,功夫不浅。“跟名家作品比,这些插图还是不太行,当年画插图,作者都是全力以赴的。不要小看插图,当年名家画一张插图,比今天很多画家画一幅大画还费时间。”
文学插图,是文学与美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有对于文学作品的从属性,又有着相对的艺术上的独立性。在王峰看来,一张插图虽然只能表现一个瞬间,不过一张张优秀的插图,却是一个个百看不厌的“永恒瞬间”,值得观赏者久久品味。
紧紧围绕“两个高峰”
如今王峰身边的很多朋友,也都爱上了书画收藏、插图原稿收藏。王峰从自己“失败的起步”得出教训,提醒朋友要紧紧围绕“两个高峰”来搞收藏。
第一个高峰,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文学插图。
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以手中的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热情讴歌新社会,大力弘扬真善美,迎来了我国出版事业的极大繁荣。
出版社在“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做出了诸多努力,比如基本都成立了美术编辑室,将插图工作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地的出版社,还相继邀请著名画家创作插图。就是在这种氛围之下,著名画家叶浅予、吴冠中、程十发、黄胄、贺友直、罗工柳、方增先、刘旦宅等,都加入到了文学插图创业之中。他们之中有国画家、版画家、油画家,此时,都以自己擅长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佳作,使我国的插图艺术在传承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叶浅予的《子夜》、程十发的《儒林外史》、黄永玉的《阿诗玛》、丁聪的《腐蚀》等,都是公认的代表作。
王峰还特意找出了自己收藏的三本《红旗谱》,插图作者分别是黄胄、顾炳鑫、张扬。他说:“其实还有其他画家为《红旗谱》画过插图,这一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常会有不同画家来画插图。当然,像这些作品的插图原稿,估计都被作者本人或出版社珍藏了,不太会流入到收藏市场,我就买一本书看看,算是‘解解馋’吧。”
第二个高峰,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的插图。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出版事业得到了飞跃发展,这为插图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文艺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和宽松,使西方艺术的各种流派、观念、技法蜂拥而来,形成了势不可挡的现代化趋势。这次深入的中西艺术交流,促使我国的插图艺术呈现出了一种开放型多向吸收、多向发展的良好态势。富有创造性的画家都不满足于原有技法,力图冲破过去的种种束缚,从而创造出了一批绘画技巧和表现深度都较高的作品。它们既保持了插图作品努力体现文学原著精神的良好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个性追求,内含着强烈而秀美的东方现代气息。
陈全胜的《三国演义》、刘旦宅的《红楼梦》、徐乐乐的《聊斋》、徐勇民的《家》、王晖的《少年天子》等,成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进入新世纪,文学插图创作却变得冷清。知名画家润格都很高,出版社似乎已请不动他们为文学作品画插图了。一些新出版的文学作品虽有插图,也多是卡通变形类的,这些插图借助于电脑等工具而绘制,与以前大画家的精心创作之作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说到这一点,王峰显得有几分无奈。
偏爱浙江题材作品
王峰老家江西,不过他早已将浙江视作第二故乡。近几年,他除了藏购范曾、刘文西、程十发等大画家的插图原稿外,还偏爱浙江题材作品。
“有关浙江题材的,我一张都不想卖,哪怕是不知名画家画的插图。以后,我的收藏方向就这两点:名家力作与浙江题材。”
几年前,王峰曾去绍兴鲁迅故里参观,在景点的相关介绍中,发现有很多画家都为鲁迅作品画过插图。丰子恺的《鲁迅小说全图》、彦涵的《孔乙己》、古元的《祝福》、赵延年的《阿Q正传》、顾炳鑫的《药》、邵克萍的《一件小事》等等,都是其中翘楚。
此后,王峰就想购藏鲁迅作品插图原稿,可惜一直未能如愿。还好,他有自己的“解馋妙方”:大量购买有大画家插图的鲁迅先生作品。
“我经常会将这些书籍翻出来看一看,许多时候并不读文字,只为了欣赏插图,不知这是不是误入歧途?”王峰笑着说道。
当然,更多的还是喜得宝物的快慰。如今,王峰已收藏了浙派代表性画家吴山明、吴永良、来汶阳、傅伯星等人的插图原稿。
吴永良插图原稿是一位宁波藏友惠让的。那次,王峰在金华收藏品市场偶遇了这位宁波人,一聊之后很投机。知道王峰真心喜欢插图,宁波藏友遂将自己珍藏的一套吴永良先生毛笔插图原稿让给了他。后来,王峰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还去杭州专程拜访了吴先生,见到自己当年的作品,吴先生也很激动,称那时创作都很投入,根本没有什么功利观念。“如今,吴先生离开我们了,暏物思人,想起先生的教诲,如在昨日。”
王峰谦称,自己的收藏品,谈不上什么“高大上”,但在收藏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文学、美术、收藏知识,这个过程中收获的快乐,只有痴迷收藏之人,方可以体会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