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人文

勾勒红色印记 再现奋斗历程

——《信仰之路 望道之春》长卷赏析

长卷《信仰之路 望道之春》(部分)

▢ 吴潮海 文/图

继创作50.8米《清江晴峦商城图》、38米《一卷长城卫国志》后,孙志树先生又创作了题为《信仰之路 望道之春》长卷作品,将大家带回“梦开始的地方”。

《信仰之路 望道之春》长卷,长达40米,诚如陈望道孙子陈晓帆对这一巨作所评析的:“孙志树老师的《望道信仰线》(《信仰之路 望道之春》)山水长卷,存形纳意,虚实互衬,寓乡野于方寸。”“画作中,文化礼堂、陈望道故居、陈望道展示馆等建筑和分水塘等村落景观,于绿野山景中清晰可见,画家充分利用国画山水的色彩搭配,展现自然山水的四季韵味,呼应主题。而整体画作空间处理层次分明,在平面中塑造出坡地纵深,使义乌分水塘这个隐于青山之中的小山村跃然纸上。”

孙志树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曾就读于中国美院山水专业系,师承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蒋采苹教授的重彩画指导,研究重彩画的绘画艺术,创造了独特的山水画画风,他的画作屡屡在全国获奖,或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长卷的创作,最难的是布局构架,但正由于孙志树有着扎实的功底,因而,《信仰之路 望道之春》整个长卷曲折盘旋、粗细长短、轻重快慢、枯湿浓淡、疏密聚散的笔墨运施,点、线、面的随物赋形。随意生发,委婉如行云流水,刚健如斩钉截铁,磊落洒脱,变化无穷,于痛快淋漓中内涵蕴藉沉着,实在是更近于王伯敏而有别于蒋采苹。

当笔者与画家交谈时,询问他为何能将长卷画得如此潇洒自如?他毫无迟疑地回答:“正是‘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让我找到了画这幅长卷的主旨。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陈望道忘我工作的痴迷最有画面感,因而一下子让我找到了切入点。”

是的,一位有历史担当的艺术家,总能够从独特的视角来观看历史和书写历史,从而赋予历史种种新的审美发现。孙志树凭借自身卓尔不群的天赋和对艺术坚持不懈的追求,以独到的视角锁定了特定的历史瞬间,完成了历史重大题材创作。不仅如此,他还十分注重历史真实性的还原,注重当代视觉文化对于历史的再释,宽广的视觉现场营造与当代艺术语言运用,共同形成了这一长卷作品的宏大叙事特征。

《信仰之路 望道之春》以点燃革命之火的分水塘为核心,除了陈望道故居,还有分水塘文化礼堂、望道讲堂……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诞生地的场景,他不辞辛劳,无数次去现场踏访,与原住民交朋友,在一次又一次的考察中,发现在历史图像资料上还有所不足,需要通过美术创作来丰富展陈,弥补历史影像的不足,于是,他以赤诚之心,深入其中,走进历史的深处,在创作中既坚持历史的真实性,又努力以精湛的艺术语言描述好党史,从而有助于激发人们重温经典的热情,进一步打开通向真理宝库的大门。

除了对革命圣地般的分水塘予以浓墨重彩的描绘,对义乌市的一些地标性场景也予以勾勒,诸如望道路、雪峰路、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以及义乌铁路口岸、长堰水库……在他的精心设计下,整个长卷似是一条跨越百年的“时光长廊”,沿着他的画图缓步前行,时光也跟随长卷的一幅幅画面而飞速流转。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见证了义乌的飞速发展,来到了激越昂扬、欣欣向荣的新时代。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的分水塘村在绿水青山中形成了美丽的家园,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有新农村的亮丽风景。所以说,这幅长卷的创作,既是向党的生日的献礼,又是一幅徐徐展开的义乌发展的壮丽画卷。

浏览《信仰之路 望道之春》,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孙志树对大型国画创作的结构设计和空间营造的非凡能力,也让我们在感受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体悟到一个画家的责任和担当。

2021-07-13 ——《信仰之路 望道之春》长卷赏析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35949.html 1 3 勾勒红色印记 再现奋斗历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