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文/摄
“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告诉我们。”昨日,在义乌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市矛调中心”)商协会阳光调解工作室,身穿红马甲的调解员龚婷仙亲切地为每位求助者提供调解服务,在了解他们的需求后,积极出谋划策,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龚婷仙是一名义务担任调解员的志愿者,她总是事事尽心,并参加专业培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还积极参与人口普查工作、关爱偏远山区老人、为残障儿童献爱心……小到逗残障孩子开心,大到为社区疫情防控做贡献,这些年,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做公益工作。截至目前,龚婷仙个人志愿信用时长已达583.9小时。
志愿服务的“螺丝钉”
“这里每天都有七八个人在调解案件,我们参与其中,可以帮忙解决部分小纠纷,减轻市矛调中心的压力。”龚婷仙说。今年6月,龚婷仙在商协会阳光调解工作室值班时,接待了7名来自佛堂的求助者。据了解,他们在一家工厂车间上班,通过手工计件计算工资,但老板有好几个月没给他们发工资了,为此,他们求助于商协会阳光调解工作室。龚婷仙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该工厂老板,希望他能到现场接受调解。
“那你帮我做个见证,我有记账的,多的我也发不了。”老板到现场后态度诚恳。龚婷仙发现,解决这个薪资矛盾的难点在于老板和员工的计薪方式不统一,有两名员工坚持要按自己的计薪方式拿钱。在龚婷仙调解下,其中5名员工顺利地拿到了应得的工资。随后,龚婷仙请市矛调中心主任帮助调解,另外2名员工才同意。至此,龚婷仙为7名员工顺利地追回了四五万元薪资。
据了解,龚婷仙经营着两家工程企业,是企业界的一名“女强人”。在闲暇之余,她除了担任义务调解员以外,还坚持参加公益活动,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别样的色彩。龚婷仙早先就加入了义乌市学习雷锋公益协会,每月5日,她都会带头组织志愿者慰问偏远山村的老人,为他们修脚、补鞋、理发,让每位老人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跟随EMO俱乐部公益部的志愿者,一起为后宅残联育智学校的残疾儿童捐赠校服;在数九寒天,引导桥洞下、公园里、地下通道内的露宿者到温暖的救助站生活,或及时给予御寒物资救助等等,在这些志愿活动中,龚婷仙的身影格外醒目。龚婷仙还以个人名义资助了两名来自汶川水磨中学的贫困学生,让他们无忧无虑地学习与成长。
社区服务的贴心人
一个人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龚婷仙身上的能量却源源不断,似乎释放不完。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龚婷仙义务参加了稠江街道的社区人口普查工作。
“人口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我就把公司交给弟弟打理,自己重点开展人口普查工作。”龚婷仙说。一开始,她只是负责永祥社区内一幢楼两个单元的人口普查工作,但她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另一名普查员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继续参加普查工作,便主动请缨,接下了这名普查员一幢楼的人口普查工作。
龚婷仙负责人口普查的区域,居民多为上班族,在家时间较难把握,龚婷仙就每天下午6点出门开展普查工作,从低到高逐层扫楼,排查一户、勾掉一户。敲门没应答的,就打电话、约时间,每天都忙到次日凌晨一两点才休息,晚饭就只能叫外卖。
在龚婷仙不辞辛劳地奔波和耐心解释下,原本需要一个月完成的任务,她仅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接手其他普查员的工作后,龚婷仙花了五天时间,完成了4个单元198户住户的人口摸排工作。“中间遇到过很多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但我觉得存有防人之心很正常,只要一遍一遍耐心解释就可以了。”龚婷仙一直保持如此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去年防疫期间,她更是社区服务的一把好手,每天在小区卡点站岗,为居民测量体温,做好人员信息登记,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一次次的社区服务中,龚婷仙与邻居相互认识,并增进邻里和睦关系,她的爱心与善心早就在社区传开了。“以后有别的志愿活动,我也会继续参加,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龚婷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