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托尼·罗宾斯、彼得·默劳克(美) 译者:杨清波
托尼·罗宾斯是美国著名演讲培训大师,擅于激励人采取行动改变人生。他研究了世界上50位顶级富豪和投资大师,把他们一生的财富观,归集成了7个步骤,写成了一本书叫作《钱:7步创造终身收入》,在美国成为投资理财类的超级畅销书。之后,作者又写了本书,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上一本书的简明实用版,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投资规则手册、投资实操手册和财富心理,可以概括的理解为作者向我们介绍投资理财的三招:
第一招,股票投资是通向财富自由的必经之路;
第二招,资产配置再平衡,是通向财务自由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三招,避开心理误区,是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的前提和保障。
如果我们真的决定参与了金融投资的游戏,就需要掌握金融投资的规则。作者从投资大师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无须预测未来就可以赢得投资游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专注于自己能够掌控的事物。而当我们习惯于用策略,用方法去投资,而不是靠直觉靠判断的时候,我们才算是真正的走上了投资之路。
掌控所能掌控的事物,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投资要趁早,复利的力量
乔和鲍勃这两个要好的朋友决定每个月投资300元。乔从19岁开始,一直持续了8年,总共投资了28800元。乔每年的收益率为10%,到他65岁的时候,他已经有了1863287元。而乔的朋友鲍勃起步较晚,也是每个月投资300元,却从27岁才开始,不过他自制力很强,坚持每月300元一直到65岁结束,投资时间长达39年,他每年的收益率也是10%,结果到65岁的时候他的积蓄为1589733元。鲍勃一共投资了14万元,几乎是乔投资28800元的5倍,然后收益却比乔还少了273544元。
没错,最后乔比鲍勃更有钱,尽管他27岁以后再也没投过一分钱。这个结果让我们看到了复利的力量。久而久之,这种力量能够把微不足道的一笔小钱变成一笔巨额财富。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就是投资要趁早。
投资要解决两个小问题:一是投资的本金哪里来,二是有了本金投资什么。首先要进行投资储蓄——要成为一名资产所有者,而不是一名消费者。一个统计结果表明:在1802年-2002年这200年间,投资1美元的收益在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后,真实受益分别为,股票704997美元,债券1778美元,短期国债281美元,黄金4.52美元,现金0.05美元。可见,持有股票的真是受益是70万倍,而持有现金则缩水的95%。站在超过20年这样一个较长的周期上来看,股票市场无疑是投资最好的市场。
股票市场的7个事实:
1.从1900年开始,市场回调平均每年出现1次;
2.在所有的市场回调中,转变为熊市的不超过20%;
3.没有人能一贯准确地预测市场涨跌;
4.尽管可能出现许多短期下挫,但从长远看股票市场一直上涨;
5.历史上,熊市每3-5年就会出现一次;
6.熊市会变成牛市,悲观会变成乐观;
7.最大的危险就是退出市场。
投资的4个核心原则:
1.避免赔钱 损失的越多,就越难回本
如果先陪50%,再赚50%,看起来没亏没赚,实际上却亏掉了25%,只有再赚100%才能回本。如果亏掉了80%,那就要赚400%的收益才能回本。
2.风险—收益不对称
一流的投资者就在寻找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投资机会,即低风险高回报。在股市上,当所有人都确认牛市来了的时候,就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机会,因为股市也许还会上涨,但是上涨的空间已经都很有限了,而下跌却有很大的空间。与之相反,当所有人都确认熊市来了远离股市的时候,就是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因为市场已经足够悲观,没多少下跌的空间,而上涨却有了很大的空间。
3.税收效率
作者是美国人,在美国有资本利得税,所以要考虑税收的效率。我国现在还不收资本利得税,所以这一原则暂时不用考虑。
4.分散投资
(1)分散于不同类型资产。比如股票、债权、黄金、房地产等等。
(2)分散于资产类型内部。比如股票里分散在大盘股和小盘股;债券里分散在利率债和信用债等等。
(3)分散于全球不同市场、国家和货币。
(4)分散于不同时间。比如不要一把买入,要分批建仓,并始终留有补仓的资金,不要把子弹一次性打光。
资产配置再平衡
1.根据需求确定资产配置比例
只有根据你自身的需求出发,才能制定适合你的资产配置方案。对于刚入门的投资者来说,可能需要找到一个财务顾问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想那么麻烦,那么市场上最常见的股债均配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50%投资股票,50%投资债券。当然,也可以选择偏进攻型的股6债4和偏防守型的股4债6。
2.把指数基金当作资产组合的核心部分
指数型基金跟踪指数,由基金公司进行管理调仓,费率也比主动型基金少,而且不用担心指数型基金的下跌,只要经济是一直增长的,指数一定会涨回来,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3.进行再平衡
再平衡是因为股票、债权的涨跌幅度不同,导致股债的实际配比与初始配比出现偏差而纠正这一偏差,使其重新回到初始比例的过程。这是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如果不进行再平衡,那么只是简单的随着指数波动,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再平衡的意义在于,客观上进行了低买高卖。
4.一定要有财务缓冲
永远不要在最糟糕的时候被迫抛售股票。一旦抛售,账面损失就变成了实际损失,再也没有涨回来的机会了。所以,一定要保持财务缓冲能力。也就是说用于投资的钱是“多余”的闲钱,能够投资的期限越长越好,最好没有期限。如果可能,最好有额外的钱作为投资的补充。
避开心理误区
1.太固执,执着于自己的信念;
2.思维简单化,把短期变化看成长期趋势;
3.过度自信,觉得自己优于平均水平;
4.贪婪和赌博,孤注一掷;
5.闭门不出,过多投资本土市场;
6.消极心态和损失厌恶。
真正的财富与情感、心理和精神有关。当人们变得富有时,真正想要的是与金钱有关的感情。当我们缺少金钱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都放在钱上,当我们有足够钱的时候,会关注更多的诸如友情、爱情等等。真正的财富是我们内心的富足,是精神与情感的满足,是过有品质的生活,钱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并不是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