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铭
本书关注的是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中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者比较了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本书将告诉你,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并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研究员)受聘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日本一桥大学等多所高校,并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参加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学。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之一。
“为了公共利益”是作者研究和思考的座右铭。他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从公众利益出发,以理性且建设性的态度推动社会变革。在长期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中,他发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中国的城市化和城乡发展存在着许多误解,如果不纠正不但会不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与进步,而且将影响中国的竞争优势。
上篇:大国之难
中国经济的欧洲化
欧洲发展的理想蓝图是先在贸易上一体化,然后统一货币,进而走向统一的政治。然而市场分割和欧元区成员国各自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推动了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所以欧洲正在经历:当欧元区国家存在巨大的发展差异时,统一货币的麻烦在债务危机中尽显无遗。
既然统一如此艰难,那为什么人们还要竭力统一呢?作者对此进行了解读,揭示了大国梦迷人的原因:大国有可能借助规模经济而发展“战略性产业”;很多小的技术创新能在大规模市场上生存;规模经济有利于公共品(如卫星导航系统)的提供;大国规模经济有助于现代服务业(金融、医疗、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就此,作者提出中国越来越需要大国的经济规模和统一的大市场,同时也讲述了目前中国存在的分割问题,即商品市场的分割,和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分割。另外作者也指出当中国的劳动和资本两大生产要素增长放缓后,城乡间和地区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将会对国家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形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此,城市化的重要性显现出来。
在聚集中走向平衡
中国出现了人口过度向少数地区(特别是沿海大城市)聚集的问题?如果不进行政府管制,人口会向少数地区一直集聚下去?人口的集聚会导致地区间差距越来越大?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想要区域间平衡发展得好,作者提出,第一,要劳动力自由流动,第二,不通过行政配置去追求区域间平衡发展。“平衡”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均匀分布”,而是生产要素流动带来的要素回报均等化。
打破大国发展的“不可能三角”
如果把“区域发展的平衡”理解为人口和经济资源的均匀分布,并且通过行政干预来实现这个目标,那么国家的统一、经济效率的提高、区域间的平衡发展,这三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资源的均匀分布会降低效率。作者把这种内在的冲突称为大国发展的“不可能三角”。而要破解这个“不可能三角”,就必须改变对“平衡”的定义,将“经济资源和人口均匀分布的平衡”,转变为“人均GDP、人均实际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平衡”。
下篇:大国之解
大城市不死
城市规模扩张有其好处。人的天性就是喜欢多样性,而只有城市能提供这样的多样性,满足人们的需求。另外交流的便利也是大量企业和人口集聚城市的原因。城市发展的好处最重要的来源是“人力资本外部性”,即一个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不仅自己的收入提高,还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相互学习和影响,促进知识的产生和传播,使别人也得到提高。并且这个“人力资本外部性”适用于高、低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是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部分。
有人提出应该“以业控人”,在城市里要“淘汰落后产能”,甚至有些城市采取切实措施清理低端产业。对此作者进行了反驳。作者认为高技能者和低技能者在一个城市是互补的,高技能者在生产和生活中带动了城市对低技能者的需求,同时,低技能者支撑了城市人口的较大比重。
全球视野下的大城市
城市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了解了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再来看看中国城市的演变,就会知道,中国城市发展不是特殊的,而是世界普遍规律的又一个例证。作者指出经济政策要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国家不应该把城市人口作为政府政策调控的指标,而是应该把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结果,从而使人口成为一个城市未来制定公共政策的预测目标。
向“城市病”宣战
作者在讲述了城市发展的好处和必然趋势之后,也客观承认了城市所存在的“城市病”,其主要体现在拥挤、污染和犯罪三个方面。作者认为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控制城市规模来避免,并在书中提出了“城市病”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理方法。
结语
有人说作者的道理太过于理想,而作者则将理想看为参照系,其意义在于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一个理想的发展战略是找到某种机制,追求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中国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所面临的深刻挑战在于,人们对大国发展要达到的目标缺乏共识,关注的局部和短期利益损害了全局和长期的利益。
“越是将历史拉长了看,我越是相信,决定人类发展轨迹的是普遍规律,每个国家的特色只会在普遍规律下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