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名家

◆心香一瓣

不离娘身重陪伴

杨达寿

妈妈怀过八个孩子,因家里条件差只养大四个。我是家里的老幺,从小怕老鼠,在12岁去稠南小学当寄宿生前,一直由妈妈伴睡。冬夜里,妈妈会把我冰冷的双脚搂到她怀里焐暖;夏夜晩,妈妈会一直为我打麦草扇,使我安然入梦;还有风雨同行,妈妈总会为我撑伞。总之,时光总会将妈妈所有的温馨陪伴,熬成最恒久、最美好的记忆。这些都是我“不离娘身”的佐证。乡人说:“不离娘身的人,出不了远门”。那我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呢?

在稠南小学求学两年,我从当班长到学生会主席、少先队大队长等,似乎一下长大了。我懂得好男儿志在四方,于是,自1953年起至1964年夏的十余年里,我远离故乡去异地求学。爸妈也总收购我所有的困惑与不安,并由他们来解惑、来温暖。我每年寒暑假回家,都能看到妈妈难得的笑容,还要给我做我最爱吃的小菜,我真想倾尽所有的孝心去守护她。其实,妈妈的爱一直藏在我的心里,我多少次躺在床上,沿着妈妈伴我的路看到爱的蓬勃春天。于是,我决心学姐姐一生给妈妈同床陪睡和焐脚的孝心。暑假里,我要与妈妈睡一间,好多讲讲话;寒假里,仍与妈妈睡一床,以便给她焐暖脚。妈妈是小脚,怕我嫌她的脚有异味,早在我回家前就洗好棉被,用热水洗好脚,有时还会穿上两双袜子。睡进有太阳香味的被窝里格外温馨,至今难以忘怀!

1963年冬,爸爸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个驿站,妈妈独居,显得很冷清。我就与兄嫂商量,安排侄女儿给奶奶陪睡,平常与奶奶讲讲话,天冷了给奶奶焐焐脚,奶奶到杭州来看孙女、孙子,还可陪奶奶同行。我亦这样要求自己,我虽然没有带给妈妈很多骄傲与感动,但我应争取更多时间去陪伴妈妈,和妈妈一起吃饭,给妈妈伴睡,减少她的孤独与寂寞。我成家以后,每一年都会和妻子一起拖儿带女迎着朔风,有时还踏着冰雪走到岳坟汽车站去赶早班牛棚车回家,为的是与妈妈早点相见、多点团聚。妻子还动情地说:“与妈妈相聚,一同吃饭,我们心里就温暖如春!”回到老家,我和妻子分工,妻子哄两个小孩睡觉,我仍如往年一样给妈妈焐脚。农村老妈妈,最喜欢讲夜话。她恨不得把听来的看到的村里半年来发生的人和事都讲我听;把半年来心中的不平事,两个媳妇的家长里短像竹筒倒豆般一夜都倒出来。我常常伴听到深夜,心想只要妈妈开心,通过倾诉能消解她心中的郁闷,我当个好听众也是应该的啊!

记得有一年寒假,我一坐到床上,发现妈妈仍睡篾席,仍盖破旧被头,一阵透心的冰凉令我打了一个寒战。我问妈妈为何不换棉垫布床单。她说:“今年暖冬,我懒得将篾席换掉。”其实,这是借口,正如姐姐说的,她是为节省床单。我一不做二不休,翻箱倒柜找了一块粗布单,抱了几把稻草当垫子,总算没让她挨冻。

又有一年寒假,天特别冷,可谓滴水成冰。我睡进妈妈的破被窝后越睡越冷。我起来一看,妈妈头顶着的小门,有三四条纵向门缝,每条门缝约有一公分,西北风从门缝直贯房间,虽有麻布帐子挡着,仍与外面温差无几。妈妈还说:“有门缝也有好处,有时晚间与对门老奶奶还好说说话,或者有人起早赶集市路过,还好搭句话,问个时辰呢!”我连忙起来,找来几张牛皮纸和几枚图钉,把门缝基本堵住,才勉强过了一夜。第二天,我调了浆糊,封住每条门缝,再找来一块篾席挡门,这样才把冷空气基本挡在门外,卧室内暖和多了。

孝敬爸妈,是为人子女的应尽之责。每年寒暑假能陪伴在爸妈身边,看着爸妈笑,听着爸妈倾诉,那就是当儿女心中最大的快乐!

1980年的冬天,妈妈因中风永远离开了我们,我牵着平生最大的悲伤,在梦里梦外与它一起舞步,久久难以自拔。

多少年来,爸妈给我明目张胆的偏袒,对我众所周知地关爱。他们只有心甘情愿地付出;他们不求回报,不想索取。回望七歪八斜的人生路,我真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总是陶醉于爸妈浓浓的大爱中。爸妈之爱如山。这种强烈的爱,狂热地占据我整个心灵的河山!

爸爸妈妈离开我已几十年了,特别是爸爸,没等我走上工作岗位就离开了我们。而我因在异地求学与工作,没有机会陪伴他,没有机会尽点孝心,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妈妈一人独居,经受十六载寒暑更替。过去假期短,又要分一部分时间去看岳父岳母,我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足半年,想想实在太少了,我欠他们最多的是陪伴!都说再多的惦念与物质回报,也不如守在爸妈身边来得实在,这话千真万确。

几十年与爸妈生活在一起,我们领受爸妈如和煦阳光般的恩惠。无数事例诠释着爱是他们的事,而幸福是我们儿孙的事。我还深深感到幸福的直接与简单,陪伴爸妈就是幸福!而今,我已步入耄耋的门槛,爸妈的音容笑貌离我们越来越远,我只有一个企盼,在梦里当一颗围绕爸妈的伴星,当温暖爸妈的一缕阳光!

2021-05-27 杨达寿 ◆心香一瓣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21466.html 1 3 不离娘身重陪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