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的柑橘香又甜,一口便唇齿留香。近年来,赤岸镇五柳村的柑橘声名在外,每到秋季柑橘成熟时,漫山的橘子树上像是挂满了金灯笼。村里的果农们脸上挂着笑容,一波又一波前来摘橘、品橘的游客满载而归。
曾经,如此偏僻的山区,交通不方便,收入微薄,农民们都过着自耕自给的生活。时光往复,淳朴的五柳人逐渐将眼光放远,通过“书包翻身”,走出大山,慢慢形成了以读书为荣,以边耕边学为乐的良好风气。如今,五柳村文化礼堂建成使用,而耕读传家的文化底蕴,通过礼堂建设展示出来,并深深融入五柳人的血脉之中,哺育一大批能人乡贤,助力乡村建设发展,才有了如今以柑橘致富的新生活。
且看,悠悠古村入画来
每当阳光明媚,青草从村口石缝中钻出,五柳村的清晨在鸟啼鸡鸣声中徐徐展开。村道石墙边,切半的橘子上印着硕大的“五柳村文化礼堂”,与后方的橘树画像相映成趣。在五柳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宋荣忠的带领下,沿着高高的石墙往里走,一棵棵百年老樟树立于墙之上,在蓝天下伸展出婀娜多姿的倩影,斑驳的绿影随风欢动,青草的香气令人醉心。宁静的村落里,村民寥寥,只听得见风与树的沙沙声,真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
经过树影斑驳的石墙村道,抬头可见五柳村文化礼堂。据悉,五柳村文化礼堂于去年验收并投入使用,其新颖独特的设计、精炼又丰富的文字介绍,将整个村的历史、文化、民俗与发展都一一展示。五柳村处在义南山区,村中有农户280户,人口600余人,小小的村落,却有着道不尽的历史,说不完的故事。
据宋荣忠介绍,五柳村的村名由来有个说法。相传这里本是两个自然村,即胡村与柳村,明朝嘉靖年间,宋姓太公维成从平望迁移来到胡村,居住后生了宋大禄、宋大明二兄弟,后衍育了宋氏子孙600多人,到现在培字辈是宋氏第十五代子孙。
以前,五柳村一直叫胡柳村或蒲柳村。到民国时期,由于办学校,村人宋允怀做主将村名改为五柳村。
村中,还有一处安吉堂古建筑,十分精细。据说是由宋玉麟在清朝道光年间所建。传说宋玉麟在绍兴永康一带,经营染布颜料靛青起家发财,在永康购买了很多田地。后来变卖田产,回家乡五柳村,花费数年精心设计建造了如今的安吉堂。远远望去,安吉堂一侧的老房子已坍塌,但主屋完好无损。蓝天映衬下,黑瓦白墙古韵依旧,紧闭的老旧门楣,诉说着门前段段时光往事。
且听,耕读诗书代代传
历史的年轮匆匆,花谢花开间,一代代文人墨客相继在五柳村成长、传承。文化礼堂内“耕读传家”的宣传板上,尽是宋荣忠经过长年累月整理的村史村情。据悉,五柳村以前地理位置算偏远,交通不便,村民们以农耕生活为主,但村民们代代重视教育,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孩子读书。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形成良好兴学的风气。
“当孩子们第一天读书回家后,我们做父母的都要把书重新放书包里,并翻个身,俗称‘书包翻身’,就是希望孩子学业有成,明达事理,修身养性,‘翻身’成为文化人。”宋荣忠说,村里重视教育的传统也是受到了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宋濂的影响。
在五柳村文化礼堂内,一处人才榜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有着从村里读书考出去的文化人,有着为国家做出大贡献的从政者,更有从事教育的辛苦园丁。他们有的已经退休,有的还在岗奋斗,每个人物都见证了五柳村耕读传家这一良好乡风。同时,上榜的还有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人,一张张老照片,在经过整理、复洗与上榜后,也复刻出当年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热血与忠心。正因为人杰地灵,小小的五柳村还出了六位博士,这六位博士更成为全村的榜样。
为了将耕读传家风气流传下去,五柳村村口石墙上,大大小小的照片与文字贴满了墙。而这块石墙村道,也成了一条“耕读长廊”,村风村情、耕读传家、柑橘致富,每一张照片,每一个文字,都凝聚了村民们的思乡情、好学心与孝老情。
且闻,柑橘飘香沁心脾
五柳村的柑橘远近闻名。每到收获的秋季,村内游客络绎不绝。远远的后山上,密密麻麻的柑橘树上挂满了硕果。青黄不接的柑橘,最是香甜可口。摘柑橘、品柑橘、酿柑橘酒,一说起柑橘,五柳村人就滔滔不绝。
宋荣忠说,在整理文化礼堂的展板时,最不能少的就是对柑橘的介绍,这可是村民们的“招财宝”。以前,五柳村山区旱地多,只能以种旱粮作物的小麦、红薯为主。20世纪80年代,村里的老书记宋荣毅带领组织生产队长到盛产柑橘的衢州参观,回来后进行动员。一开始是少数农户种温州蜜橘、椪柑等品种,结果比起种小麦、红薯,经济收益翻了好几倍。大家看到后,全村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基本上都种起了柑橘,效益成倍成倍增长。
五柳人的种柑橘经验,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虚心讨教,秉持“匠心”。宋荣忠说,五柳村的橘子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好吃的。2014年,村中柑橘销路受到影响。为此,在宋兴海、宋办民等人带领下,农户们引进了新品种。新品种在9月份就可以采摘,皮薄、甜度高、口感好,深受欢迎,到现在已经种植1000多亩。从那时起,“五柳柑橘”开始小有名气,五柳村也逐渐成了名副其实的柑橘之乡。
有好山,有好水,更有好果农。经有关权威部门检测,五柳村山地中铁、钾等元素非常丰富,同时村子四面高山环绕,冷空气被阻挡在外面,冬天比周围地区更暖和些,夏天比周围地区凉爽些,利于柑橘的生长。而今,五柳柑橘逐渐形成一条生产链,销路一路向好。
走在五柳村村道上,村中白墙冒出一幅幅乡村画卷。上面,勤劳的五柳人正挑着一篮又一篮柑橘,共同走向幸福的家乡。
▢ 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