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驿站

“两头婚”兴起 结婚也要“AA”?

▢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这两天,“两头婚”的婚姻模式登上热搜,3.2亿人围观,场下争论者不计其数。

那么,什么是“两头婚”呢?

“两头婚”主要出现在江浙地区,报道的当事人,正是杭州的小西和丈夫小争。两个“85后”独生子女,4年前结婚时,就约定好婚后小西依然可以住娘家,也可以住公婆家,小争也如此。并且小夫妻要生两个孩子,按照出生顺序,一胎随父姓,二胎随母姓。外公外婆也从这家人的字典里抹去了,双方父母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除此之外,“两头婚”还有一个特点——男不娶,女不嫁。所以男方无须付彩礼,女方也不用陪嫁,双方跟各自的原生家庭联系紧密,要么小夫妻独自住,要么两边父母家轮流住,相对公平。

不过,两家也曾因清明节男方要不要跟随女方去扫墓而闹过不愉快。小争认为,去女方处扫墓是上门女婿的行为,坚决不去。但小西认为,既然大家都商定好是“两头婚”,去女方处扫墓又有何不可?

为此,微博上有博主发起网络投票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网友,支持这种婚姻形式,他们认为没有彩礼的门槛,没有嫁妆的攀比,不论是对于男方还是女方都会减轻不少的经济压力,一定程度上也会促使年轻人拥有更高的结婚意愿。而那些激烈反对的人,理由无外乎是违背传统、割裂家庭、损害亲情、增加了女性生育压力等。

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我们无法去说它绝对是好的,也无法说它绝对是坏的。就像“两头婚”这样的婚姻模式,也是藏着利与弊两面的。

有网友以杭州为例解释,在拆迁户中一个人的拆迁补偿是80万到200万,其中独生子女算两个人头。也就是说正常的三口之家的拆迁补偿款在400万到600万之间,这时候如果结婚了生个孩子,再算上爷爷奶奶就是7个人,获得的拆迁补偿款相当可观。正是因为这种拆迁制度,有不少同学在毕业后就闪婚。

“我有一个台州的同学,他的新娘是杭州人。同学家里有一整栋楼出租,每年光房租就有25万以上的可观收入。”网友分享道,同学和妻子办仪式前,他和一群同学去庆祝,事前也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两头婚”。其中一人问新郎婚后是否有打算把新娘的名字加在房产证上,新郎回答没有。结果被新娘不小心听到了,新娘淡定地说:“没事的,我这边八套房也没有加他的名字。”

◎记者手记>>>

对于独生子女而言,在经济上,“两头婚”没有彩礼和陪嫁的门槛,可以大大减轻双方家庭的负担。其次,在情感上,女方家庭不用把女儿完全从自己家剥离出去,可以减轻父母的孤独感。而且第二个孩子随母姓,也有延续传承之意。最后,两方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婚后也是各自财产各自名下,经济纠纷或是老人赡养问题引发的矛盾较少。

如此看来“两头婚”更像是时代和社会催生下的产物。一方面,只有经济条件好了,才能让原生家庭不再把女性作为资源置换的筹码,因为“舍不得女儿嫁出去”而选择这种婚姻模式;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家庭更加凸显了冠姓权的重要,因此也就有了这种特有的偶然性的“民间智慧”,用于解决对冠姓权的“争夺”。

不同婚姻模式有利有弊,贵在经营。“两头婚”让婚姻更加平等,女方得以更加彻底地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即不再因为婚姻“变成另一个家庭的附庸”。男方也得以解脱,不再被“彩礼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但同时,如何处理好两边家庭的关系,如何保持小家庭的独立性,如何避免因为孩子姓氏而有亲有疏等,都是在“两头婚”中需要具体面对的问题。

这种新兴的“两头婚”模式,只要是双方家庭能接受,后期也能妥善处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虽然相悖于传统观念,但对于需要面对四个老人两个孩子的小夫妻,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2021-01-01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76084.html 1 3 “两头婚”兴起 结婚也要“AA”?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