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华青 文/图
商海沉浮30载,却在两鬓霜华之年爱上了古典诗词。从此性格大变,一改当年商场上那股“豪气”,开始潜心于阅读学习,痴迷于瑰丽诗词,醉心于吟诗作赋。将大半心力聚于笔尖,六年笔耕不辍,写出一本汇集了100多种词牌的诗词集《鬓华心笺》。
他,就是义乌诗坛新人缪文中。
半生商人半生诗
缪文中,笔名缪文。生于1970年,北苑街道前洪义合(现春盛小区)人。1988年高中毕业后务过农,打过工,也曾在部队工作,1993年起在义乌市场经商。先后经营过玩具、工艺品,代理过知名品牌橱柜。现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中国进口商品城经营进口地毯。
可以说,缪文中的前半生,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文学对他来说也只是一个梦想。转折,是从给女儿辅导作业开始。说起来,他也是因辅导孩子作业而自学成才的典型代表。
缪文中的姓氏,在义乌较为少见。而他两个女儿的名字,更是特别——缪金心苗、缪金心悦。金是缪文中妻子的姓。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两个女儿是他们夫妻的心头肉。但因为忙于生意应酬,两个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他是有缺席的。
直到2010年的一天,缪文中被小学二年级小女儿的班主任叫到学校“教育”了一番。他这才发现,自己对女儿疏忽太久了。于是他下定决心,结束了部分生意,空出时间陪女儿。为了辅导作业,更是仿佛从小学二年级开始重新上了一遍学。辅导着,辅导着,结果自己迷上了文学。
“比如说教女儿《静夜思》,我就自己想象一下当时的意境,诗人的心情,又去查了李白的生平、其他作品,了解越多,越感兴趣。”缪文中说。“我一直不喜欢打牌打麻将钓鱼,不善于娱乐,没了生意场上的应酬,闲暇时间原本有些孤独。”或许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清高性格使然,或许是受古诗词那种唯美的意境感染,缪文中对诗词的热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于是看店时、忙碌后,缪文中推掉所有不必要的应酬,就“窝”在书房读书、写字。偶尔还写几首“打油诗”发在朋友圈,没想到获得的点赞越来越多。2014年开始,缪文中拿着大女儿给买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书籍自学古诗词。2016年初,他加入义乌市古今文学研究院,在众多文学前辈和好友的指导和鼓励下,先后又成为中国诗歌学会、金华市作家协会、香港音乐文学学会成员。
埋头六年书写《鬓华心笺》
今年疫情期间,很多人因“宅家”感到无聊,缪文中则趁着这段时间,静下心整理了自己六年来写下的各种诗稿,集合成册。略略估算,发现竟然有近千首,因为鬓染霜花之际所作,遂取名《鬓华心笺》。
《鬓华心笺》共分为上下两册,浙大教授杨达寿在序言中说:“诗词集的诗体多样,有自由体诗、回文诗,新古体诗,有律诗(七律、五律、绝句),有词,还有赋等……我国有词牌千余种,但常被词人运用只有百余种。我十分好奇而耐心地作了仔细统计,全集用有110种词牌。词比律诗复杂,多少词牌就有多少格式,又平仄兼用,虽有词谱可循,他能驾轻就熟地运用百十余种词牌创作实属不易。”后来,缪文中自己算了算,发现自己写过的词牌有126种。
《鬓华心笺》的970首诗词,以时间顺序排列,围绕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创作,题材丰富多彩且与时俱进。原本以为会非常“难读”,但翻开书页却发现内里趣味盎然,读者(特别是义乌读者)读来,富有亲近感和时代感,仿佛浏览一位好友的微博般愉悦。
主题有关于商场摸爬滚打的,亲朋好友的,还有许多义乌以及周边的风景游记,参与多种爱心活动和采风活动的纪实,以及与诗友的唱和等等。诗词中充满了缪文中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比如,2018年2月15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是国人千家万户团圆的日子。作者写了《临江仙·除夕·家》:
除去一年疲惫,祥和喜气添加。
先前邻舍俱宁嘉,爆竹中共庆,
福进万千家。
游子回归团聚,伯兄亲睦无枷。
满桌馐馔味清佳,几多心里话,
此刻告全家。
这阕词述说了农村除夕的景象,由广角全村镜头推及个户,最后集中在一家席间互赠新年祝语。
又比如写于2016年11月20日的《折桂令·义乌马拉松》:
到乌伤、看马拉松,
巷尾街头,一片橙红。
各色肌肤,型男靓女,参与其中。
树风尚、全城启动,健身心、再立新功。
亲子情浓,迷你宽怀,尽是英雄。
记录了义乌马拉松的盛况,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原汁原味的七彩斑斓的生活怡情诗词,加上诗词赋交替排序的文本,大大减轻阅读带来负累感。”杨达寿还评价说,《鬓华心笺》是诗体多样化的难得文本,亦是一种创新。
中华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在文学日益“快餐化”的今天,像缪文中这样独上高楼的人十分难得。朋友们都评价缪文中,这些年话越来越少,人越来越“木”了。但是只有缪文中自己知道,古诗词仿佛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他原本悬在空中的心落了地,也让他的内心,从未有过的充盈与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