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收藏

鲁光作品《牛》

《鲁光先生捐赠作品集(一)》封面

李苦禅赠画

崔子范的赠画

鲁光作品《山村小景》

▢ 煮石 文/摄

永康籍文化名人鲁光先生,30年前是全国知名的记者、作家,中年之后又成了颇有成就的画家。不久前,84岁高龄的鲁光回故乡永康出席了系列文化活动,多数即与绘事有关。笔者与之畅谈起书画收藏之道,先生将自己的收藏实践,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书画收藏,这是文化与情感的传承。”

见作品,如见恩师

鲁光,早年以一部描写中国女排精神的《中国姑娘》饮誉文坛,中年之后成功转型,成了画坛的一位后起大将。鲁光能够成为名画家,除自己的天赋以及努力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画大师李苦禅、崔子范先生对他的指导与教诲。

一次,国画大师李苦禅鼓励他学画,起因是鲁光写他的一篇文章让老先生十分满意,称赞“你的文字如水银落地,无孔不入呀”。当时鲁光业余时间以画画做调节,却没想过要当画家。李大师似乎看透他的心思,接着说出一番影响了鲁光下半辈子的话:“文人画,文人画,本来就是我们文人画的。你有艺术细胞,对画很有悟性。以我看人看画的经验,你一定能画出来。”

此后,每次鲁光去拜访,李苦禅就会给他进行示范。一次,李苦禅画就一幅画之后,坐在藤椅上小憩,竟对鲁光说:“你要我送张画,随时说话。”鲁光惊喜之余,实诚地对老师说:“早就想求您的一幅画。但您的画那么贵,我怎么好开口呢?”李苦禅笑了笑,起身挥毫画了幅拿手的雄鹰图,当然,仍是边画边讲,让鲁光如醍醐灌顶。就这样,鲁光拥有了老师的首张赠画。

几年后李大师逝世,鲁光失去了一位恩师。但一位同样是大师级的画家却很巧地成了他的老师——他就是花鸟画大师崔子范。崔老十分欣赏鲁光的文笔,想请鲁光写传记。鲁光却先提了个条件:您得收我当徒弟。崔老哈哈一笑,师徒关系就此建立。之后,鲁光得到了崔老的悉心教授,画艺大进。鲁光每有佳作,崔子范总会题跋鼓励,且多次为鲁光的画展、画册题词,这些自然都成了鲁光的珍藏。

交往过程中,崔子范先生也数次给鲁光赠画。有一幅小品《水仙》鲁光印象特深。有一年,鲁光携夫人向老师拜年,礼物是一盆自家养的水仙。因为此前不久鲁光去看望老师时,发现他案头的水仙叶子疯长,花儿却只稀稀的几朵。鲁光夫人年年养水仙,已有一套养花经,所以水仙养得特别好。崔子范见送去的水仙叶美花香,就幽默地对夫人说:“鲁光拜我为师,跟我学画;你就拜他夫人为师,学养水仙吧。”四人相谈甚欢,临别之际,师母进屋拿出一幅崔子范的水仙小品画相赠,画上是一丛绿叶青青的水仙和两只飞动的翠鸟。这张画,鲁光一直挂在自己画室内,偶尔抬头望见,总有一股暖流溢满心头。

“每回欣赏两位老师赠我的作品,总会想起当年的情景,他们对我的教诲与鼓励,让我受益一生啊。”鲁光先生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深情地说。

交画友,一颗真心

鲁光的朋友,不论老少,都喜欢亲热地叫他鲁大哥。光是这个称呼,就不难知道鲁光交友有道了。要说原因,或许与他记者出身大有关系。几年前,他在一些新闻学院演讲时,还曾语重心长地告诫莘莘学子:“记者最应具备的是人格魅力和精神。”

成了画家,交友信念依然如故。鲁光说:“交画友关键是心态要好,乐于助人,淡泊名利。”原来他只是一名普通记者、作者,后来成了作家,担任了《中国体育报》社长兼总编辑、人民体育出版社社长等职务,很知足了。他真正的兴趣在于绘画,李苦禅、崔子范带他进入画坛后,他更是一心追求丹青,不求名利,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以这样的情怀去交友,难怪很多画家都成了鲁光的“铁哥们”。

退休之后,鲁光在老家永康建起了“五峰山居”。那是一座山水相伴的独立庭院,鲁光每年总有数月居住于此,以画会友,笔墨怡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范曾、刘勃舒、周韶华等画坛名家都造访过“五峰山居”,与鲁光一起吟诗论艺,也留下了不少精彩画作。

且说一下与范曾的交往吧。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范曾恃才傲物,难以亲近。鲁光与他相识几十年,双方倒是结下了深厚友谊。当鲁光还在国家体委工作之时,就曾多次陪同体育界人士向范曾求画,范曾一一满足,有的还多次赠画。“五峰山居”落成不久,范曾就上门做客,还赠送了一幅四尺整张的写意人物画精品。参观了永康几处文化景观后,范曾还有感而发,即兴吟联一副:“唯理是求人称陈亮,遗形而索我爱鲁光。”范曾为何对鲁光这么好?从他为鲁光一本画册写的序言中我们或能找到答案:“鲁光兄为人至诚至挚,与人交而有信,憨憨然有古风,艺坛本多风云,而鲁光矻矻然真君子,于是相与为莫逆。”

朋友多了好办事。2007年4月,由鲁光策展的“情系2008中国名家书画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参展的名家有黄苗子、吴冠中、崔子范、冯其庸、刘大为、范曾等50余人。鲁光正是以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让国内很多机构或部门都无法集结的众多大家,来了一次华丽炫目的集体亮相。2011年,三联书店出版了鲁光新著《近墨者黑》,书中收录了鲁光近年撰写的描写60位当代书画名家的散文,让大家进一步认识了鲁光先生的部分画友。

正是在这以诚交友、以画换画的过程中,鲁光先生的藏品渐渐丰富了起来。当然,鲁光并不认为这是他的私人财产,他还有着更大的情怀,他要让这些书画藏品,成为故乡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

为故乡,竭尽全力

今年10月份,回到老家的鲁光办了两件大事:一是与好友王涛、杨明义一起,举行了“文学入画三人行画展”;二是出席了在永康市图书馆举行的“鲁光捐赠签名书刊陈列室”开放仪式。

“文学入画三人行画展”由永康市鲁光艺术促进会主办,策展人就是鲁光先生。三位画家,鲁光画花鸟,王涛画人物,杨明义画山水,风格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文学入画。画展当天,三位七八十岁的老画家来到展览现场,与观众见面、交流,成了永康文艺界的一大盛事。

为故乡图书馆捐书,鲁光先生一直坚持了10年,累计捐书万册以上。最近,他又将1000多册师友们的亲笔签名本捐赠给了故乡图书馆。为更好地展示这些珍贵的名家签名本,永康市图书馆特意开辟出了“鲁光捐赠签名书刊陈列室”。

鲁光先生的捐献之举,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一场持久坚定的回报之旅。早在2014年,他就果断作出了一个决定,要将自己的绘画作品、文学手稿捐献给永康市政府。首批捐献作品,共有297件,最重要部分就是鲁光先生的绘画精品。当年秋,在永康市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永康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博物馆永久设立鲁光艺术馆,永康市博物馆还精心策划了《鲁光人生如牛》的展览,于2015年5月开始正式对外开放。

鲁光说,自己的绘画作品以及珍藏着的师友们的书画作品,还将陆续捐赠给家乡,他要为增加永康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内涵,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

2020-12-01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65824.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