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

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非遗文化

义乌商报金牌小记者走进非遗馆参观学习

当商报小记者,看精彩大世界。11月7日周六上午,义乌商报金牌小记者走进位于义乌文化广场的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参观学习,了解非遗项目,感受非遗魅力,传承非遗文化。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义乌有非遗项目143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为义乌红糖制作技艺和义乌道情,省级非遗项目14个。为了充分展示义乌非遗项目,让义乌非遗文化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去年12月,义乌非遗馆正式开馆,对市民开放。

非遗馆以“义乌精神”为主线,充分挖掘义乌城市发展脉络,将城市发展与文化发展有机结合,以“生生不息”为主题,分设“序厅”“一人∙义乌之源”“一街∙生息之所”“一心∙关怀之力”“一坊∙传承之里”“尾厅”六大单元,将义乌非遗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在义乌非遗馆解说员贾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们与家长一起走进非遗馆内,开启了一段难忘的非遗之旅。走进序厅,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巨大的“红糖鎏金”雕塑装置,雕塑自下而上旋转而升,如同层层红糖流淌,由跳动不息的文化脉搏之精华凝聚而成,流向四方 ,展现了义乌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

往里走,在“一人∙义乌之源”单元内,可以看到成排的木活字元素造型墙,立体生动地展示了义乌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名录,包括义乌木雕、十八腔等,以及颜乌、傅大士、宗泽与火腿等传统历史故事。而在“一街∙生息之所”中,非遗馆则还原了义乌的民间街巷,通过投影、硅胶人、触摸框互动桌面等方式,让小记者们切切实实置身于当年的民巷中,感受道情曲苑、锣鼓班、迎龙灯、百子灯等传统习俗,重回过去。

与其他地区“博物馆式”的静态展现方式不同,义乌非遗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展示、历史影像、场景还原、视听播放、手工体验等多元表现形式,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活起来”“动起来”,具有生动贴切的真实感。

参观结束,小记者们与家长一起,分头来到自己感兴趣的非遗项目展区,进行深入学习和体验,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度过了非常有意义的一天。 陈红盛 文/图

2020-11-11 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非遗文化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7202.html 1 3 义乌商报金牌小记者走进非遗馆参观学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