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者:蒋 微
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模式,也称保税备货(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该模式下,电商平台根据市场预测和消费者需求,先从国外集中采购大量的商品,进口并存储在国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随后根据订单,以个人物品方式出区配送到客户手上,在通关效率、商品质量、性价比方面都有优势。
一、我市跨境保税贸易的发展态势
(一)业务量增长迅速。自2019年1月1日开通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以来,义乌跨境进口业务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目前位列第三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第一名。
(二)助推发展作用明显。跨境保税贸易对促进我市传统进口企业转型、助推义乌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2019年11月商城集团构建进口孵化区,进口商可以将部分样品备货至孵化区,消费者在实体店体验,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下单,跨境电商或供货商从B保区通过快递发货至采购商住所或展示店,可以“保税+跨境”创新业态模式,承接多元的消费需求,最大力度连接“境内关外”的跨境保税区与消费者。
(三)发展空间巨大。自2019年9月份以来,义乌海关日均验放跨境保税进口单量从初期2000单左右增长到2019年底的3.3万单,2019年“双十一”当日更是达到超133万单的高峰。但我市在全国进口业务占较小,特别是与宁波保税区相比差距更大,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我市跨境保税贸易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二、推进我市跨境保税贸易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链系统还不够成熟。我市保税区的规模和硬件环境在国内保税区中首屈一指,但在专业化贸易平台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软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企业入驻后经营成本增加,不利于吸引进口贸易企业集聚。
(二)企业资金支撑压力大。保税区供应链公司,主要为中小电商,如淘宝、微店、微商、O2O等提供跨境商品一件代发。由于跨境电商入驻保税门槛相对较高,对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时间都有一定要求,大部分小微企业有做跨境商品的需求,但缺少这种能力。同时,国内龙头跨境电商平台目前都非常强势,账期问题严重。随着跨境进口平台流量集中化,行业垄断进一步加剧,跨境进口大平台采购的账期会进一步加长,对跨境供应链平台的资金量、周转率、现金流都带来巨大挑战。没有成熟的相配套的金融供应链支撑,是我市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一大短板。
(三)人才紧缺。产业应用型人才缺口巨大、产业岗位脱节等问题给保税跨境进口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影响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内陆新型保税港区、打造进口贸易最优平台的对策和思考
(一)强化政策保障,更加精准地招商引资。出台更加精准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降低保税区企业入驻门槛和企业税负,为企业入区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和简化的审批手续,同时着力打造公共信息平台,便于企业之间、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吸引更多的投资方入驻保税区。建议出台专门的保税跨境电商发展扶持政策,在人才引进、仓储、办公、物流、进口补助等方面更加精准,降低跨境电商运营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准确定位区内货品种类,积极打造特色优势类目。引导保税区仓储企业强化目标市场定位、服务定位、功能定位。在市场定位方面,保税区许多仓储企业服务的领域、存储的货物明显趋同,要积极引导仓储和电商企业备案并进口更多的SKU(库存量单位)和做专业性的单独板块,鼓励跨境保税区扩大产品品类、品种,引导仓储和电商企业创新经营模式。
(三)强化进口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进口企业融资难问题。进口供应链金融服务公司,严格做好风控,有针对性地开发多元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更为精准、灵活、完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根据企业的大促时间,开通相匹配的金融供应链。比如:根据618活动、双11、三八妇女节等大促活动,开通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备货模式的金融供应链。可以根据产品的流动性,开通相匹配的产品金融供应链。
(四)建设跨境进口电商生态园,促进产业链体系健全发展。一是建设跨境进口电商新经济业态孵化发展基地。通过孵化、培育、赋能义乌跨境进口电商生态体系内的各类参与主体,为义乌进口贸易发展培育有生力量;二是打造义乌保税跨境贸易数字经济产业中心,为海关、税务、金融、口岸管理创新和广大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数字贸易服务。打通跨境电子商务“关、税、汇、检、商、物、融”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产业园区的数字贸易服务平台。三是打造义乌保税跨境贸易后端综合服务团队。建立多部门联席机制,聚焦贸易主体市场需求、痛点,剖析难点,打通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我市保税跨境贸易新做法。
(五)推动线上线下联动,促进跨境电商与实体融合。一是融入多元化的社交电商模式。如社区拼团、熟人拼购、直播、论坛、短视频等,推动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在孵化区的实体销售市场打造跨境进口产品网红直播平台区,引进具备明星、网红大咖、头部流量优质资源的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充分挖掘线上线下联动潜力;二是积极争取“跨境购”试验区。让来我市购物的消费者们,通过逛实体店方式购买跨境进口商品,实现现场扫码下单、网上通关。
(六)强化要素保障,打造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环境。大力加强跨境进口贸易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建立跨境进口贸易人才基地,本地大学新增对口专业,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和高端创新团队,建立商务人才服务平台。增设进口货运航线和“义新欧”班列,充分发挥我市进口货运物流的优势,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竞争力。
市场发展委答复:
一、义乌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发展基本情况
2018年7月13日,中国(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以来,义乌充分发挥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平台作用,全力推动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开展和做大做强。2019年1月1日,第一时间落地义乌跨境电商保税进口(1210)业务,当天单量达到10278票。
在招大引强、政策引导、场地保障、监管便利化等各方面因素的推动下,2019年,义乌跨境电商保税进口(1210)业务量突破871万单,销售额超11.7亿元,整体业务量居第三批跨境电商综试区第一。今年1-9月,义乌跨境电商保税进口(1210)业务量突破1718万票,销售额达23亿元,同比增长257%。
二、义乌全力推动跨境电商保税进口高质量发展
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建设以世界“小商品之都”为特色的国际样板城市为目标,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主体招引和培育。一是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利用义乌快递、仓储、通关等优势,大力招引大型优质的跨境进口电商企业、平台企业和服务企业,引领义乌进口行业的发展。现已招引天猫国际、云集、懿达等149家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落地开展业务。二是培育孵化本土优质企业。推动5家本土跨境电商进口企业开展业务,完善义乌本土进口企业结构,保障义乌跨境电商进口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推进通关便利化。义乌海关不断优化监管服务,实行入区“7×24小时”预约通关,不断简化跨境商品备案机制,优化跨境进口商品退货模式。至今已对接包括大型跨境电商平台菜鸟(天猫国际)、考拉海购、拼多多、云集、贝贝网、蜜芽宝贝在内的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149家。商品品类从最初的纸尿裤、护肤品,拓展到各类母婴用品、食品、保健品、美妆个护、儿童玩具,小家电,轻奢侈品等,商品项多达1.6万余条。
(三)全方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做好政策兑现,简化企业申报程序,利用“一网通服”平台实现网上兑现全流程操作,加快政策审核拨付工作。二是根据跨境电商保税业务备货多、大促期间易爆仓的特点,推出跨境临时仓项目,有效地通过时间和价格杠杆来提高保税货物的周转率。三是推进跨境电商关税保证保险业务,有效降低企业整体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现有8家跨境电商企业开通关税保证保险业务,额度达1100万元。四是积极对接拼多多等平台和各类MCN机构,探索“保税+直播”的跨境电商进口营销模式。五是落实《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和市场经营户复工健康发展四条意见》,积极组织跨境电商进口企业与银行、农信担保对接担保贷款,落地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六是强化人才服务。为更好解决疫情期间保税物流中心(B型)内跨境电商企业用工短缺问题,陆港集团积极探索推出“村企匹配”模式,通过和城西街道八一村建立劳务输出机制,为保税物流中心(B型)内跨境电商企业输送劳务用工人数达100余人。
(四)探索打造新型进口市场。商城集团加快了义乌综保区建设,探索建设有围网与无围网相结合、境内境外打通的新型进口展贸平台。加强了与义乌保税物流中心(B型)、金义综保区、进口商品孵化区的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探索形成“保税+转口、保税+跨境电商”的特色和优势。
下一步,我委将充分吸收您的意见建议,将以“改革+项目+政策”为路径,以打造新型进口市场为统领,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以数字综保区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通关便利化,全力招大引强,完善配套政策,打造跨境电商进口优势特色产业,建设高效优质进口贸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