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 文/图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从某种意义上说,重阳节不仅是老人的节日,也是大家的节日,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
10月23日上午,稠城街道车站社区专门为辖区多位90岁以上老人举办了暖心的集体生日宴,为老人们过了一个别样的重阳节。在社区的精心组织下,到场参加活动的老人披着红围巾,围坐在一起话家常。
“我们以前住的胜利老房子拆了,刚刚去看了新房,快装修好了,环境非常好,下次过来串门啊!”“好的呀,我现在住在养老院里,很舒心的,儿孙条件都很好又孝顺。”95岁的张奶奶和92岁的李奶奶,年轻时就认识了,早先是隔壁邻居。十几年未曾谋面的两位老人,这次一碰面就有说不完的话。
“耳不聋眼不花,绣花针都会穿。”陪同张奶奶来的是她的女儿李大姐。“母亲一路上不断感慨,义乌变化真大啊!很多地方都不认识了。”李大姐说,“几个哥哥在外地生活,母亲一直跟着我生活,从来没红过脸。平日里想吃什么、想到哪里去玩,我们都尽量满足,新装修的房子也是把朝阳的房间留给她……对老人孝顺是应该的,我们也会老,我们也有儿女,他们也会有样学样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老龄化”等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据了解,国际上一般以60岁或65岁为老年人的年龄起点,老人比重占5%—10%称为成年型人口,10%以上为老年型人口。相关统计表明,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市共有户籍人口83.6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16.65万人,约占总人口19.92%,人口老龄化严重。
让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牵挂。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大力引进社会资本,激发社会养老协同活力,多样化推行居家养老、镇街养老院、大型专业养老机构等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模式,为居家养老提供新方式,不遗余力帮助老人解决实际困难、满足各类需求,为老人办实事、办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义乌在养老领域相继推出了一些“实招”“硬招”,为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除了落地多项惠民政策外,社会各界纷纷立足各自实际,组织开展出游赏景、文艺表演、义诊、走访慰问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祝重阳节活动,乌伤大地上涌现出爱老敬老的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