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财经你我他

《国富论》

作者:亚当·斯密(英)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亚当·斯密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立者,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经济学之父”。同时他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首次出版于1776年,当时欧洲正值工业革命前夕,机器生产逐渐替代手工制造,资本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各国开始向现代资本主义转变。

《国富论》的出现,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提供了经济制度理论指导。它被誉为第一部系统而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其中理论更是成为了之后经济学研究者判别是非的指标。

顾名思义,斯密讨论一个国家财富何以积累的问题,这定义了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区域。

什么是好的经济制度?好的经济制度就是鼓励每个人去创造财富的制度。

——亚当·斯密

在亚当·斯密的时代,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仍然统治着人们的思维,前者认为大量储备贵金属是经济成功不可或缺的基础,后者则把财富的全部秘密都托付给土地。

亚当·斯密第一次定义了生产的三大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

在他看来,是资本而不是其他——带来了市场,进而带来了劳动分工的扩展,资本的投入导致市场扩张,而后者反过来也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投资。所谓的“资本主义”便是从这个定义延展出来的概念。

在经济行为的动力研究上,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般的论断。他认为,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不是来自于同情心或利他主义,而是利己之心,即每一个人改善生活条件的欲望。

人们从事劳动,未必抱有促进社会利益的动机,但是在一个自由放任的社会里,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即: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

这种以利己心为基础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是贯穿整部《国富论》的基本哲学思想。如后世学者所言:“斯密的经济人,那个只顾自己利益而无意之中却创造公共善的人,对于现代主流经济学来说,是让人觉得自在又熟悉的人物。”

《国富论》的第一章是“论分工”。亚当·斯密在全书的第一句便开宗明义地写道:“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一言以蔽之,提高财富生产效率,关键在于劳动分工。

在描述劳动分工如何增加生产力的时候,斯密识别了三大动因:工人熟练度的提升、工人专注于单一工种将更有效率、大量的机械的发明便利和简化了劳动。他把发明创造视为一种增量进步,这种进步源自于市场扩张和劳动分工过程中几乎自动相伴而生的盈利性可能。

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是建立在现代制造业和资本形态的前提下的,并进行了更为结构性的定义。他认为,劳动分工源自交易的力量,所以,分工的程度取决于这种力量的大小和强弱。任何一个行业,市场规模越大,分工将越细,这叫作“分工受制于市场规模”,在经济学上,它被称为“斯密定理”。

2020-10-11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7864.html 1 3 《国富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