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驿站

“考前焦虑”如何化解?

疫情之下的考生:在焦虑中给生活重新上好发条

图片来自网络

▢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文/摄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季。随着倒计时牌上的天数越来越少,不少备考的学生,心理压力也在无形中增加,而一场疫情带来的变化,也让不少考生乱了阵脚。在各校积极备战中高考的六月,考生要如何调整好心理状态,缓解考前焦虑情绪?家长们又该如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帮助考生缓解学业压力,做好最后的冲刺?

针对这些问题,日前,记者来到浙江品智生涯义乌绣湖工作室,专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叶龙飞,为广大考生及其家长考前支招,做一次考前“心灵SPA”。

“高考倒计时,我却连握笔都困难”

“一想到考试就紧张激动,呼吸加快,心跳加剧,肌肉紧张,甚至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抖动”“倒计时开始了,可我真学不进去,已经好几场考试没参加了”“叶老师,高考倒计时只有半个多月了,我却连握笔都困难,一道题都做不下去”……叶龙飞清晰地记得,来品智生涯工作室咨询的学生数量增多,是从高三、初三复课开始的,而说起原因,几乎每一个前来咨询的学生都会带有些许“焦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而对于今年参加中高考的考生来说,恐怕也是其中最焦虑的。叶龙飞坦言,疫情使得今年的中高考整整延迟了一个月,这对于初三或高三学生来说,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好的方面在于他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备考,可以准备得更充分。坏的方面在于延期会让很多学生更加焦虑,饱受精神压力的折磨,其中有的学生甚至已焦虑到无法正常学习和考试。

正确认识焦虑与过度焦虑

“焦虑并不总是坏事情。”对此,叶龙飞表示,焦虑是一种心理情绪,考生和家长首先要对“焦虑是如何产生的”有一个基本认识。焦虑的本质,是对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心、过分恐惧形成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会消耗人的心理资源,从而影响人的睡眠、饮食等生理的状况。当考生没有得到充分休息,营养又跟不上,哪里还有能量应对考试呢?

从生理层面来说,紧张焦虑往往会在身体上呈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痛、胸闷、恶心、出冷汗、手脚冰冷、腹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从心理层面来说,当人处在焦虑情绪中时,是很难做好当下的事情的。如考生的心理资源被吸纳到未来的考试中,当下的事情(也许是在上一堂课、看一本书、做一道题、考一场试等)顾不上,精力被放在担心考试这件事上,会直接影响学习的专注程度。

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的影响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环路,导致恶性循环。而要解除这些影响,我们需要的是学会如何将心放在当下,做一些专注于当下的训练。比如正念的呼吸法,当一个人的心开始放在当下,心理资源不再分散,焦虑情绪的干扰就会有所缓解,做好当下最该做的事情,使学习效率最大化。

而面对焦虑,考生的担忧一定存在,可压力的存在并非坏事。对于考生来说,保持适度的压力也有积极意义。“如果没有压力,学习效率会很低,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适度的压力可以增强内驱力,使学习效能达到最高。”叶龙飞说。

对症下“药”,找到焦虑来源

“一般来说,焦虑是有来源的。”叶龙飞告诉记者,焦虑的来源,或内或外,可以称之为“外源性”焦虑和“内源性”焦虑。外源性焦虑主要是指源于同龄人、长辈等外界环境因素的焦虑,一般是由家庭的期望与教育方式、教师教育方式、高考竞争压力以及同学间竞争压力等因素产生。对于考生本人来说这并不容易改变。

当下,有不少的考生,要么背负着家长的期待(有时这种期待是父母自己没能实现理想,而期望通过子女来实现),战战兢兢地担心着因为考试失利而被父母责骂;要么害怕因为达不到老师的预期成绩而面对老师失望的目光;或者是面对同学间的竞争,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尤其是成绩好的同学竞争更是激烈,彼此间有一种对抗心理,相互比拼成绩,加班加点学习,疲惫加劳累。林林总总都让考生的压力倍增,心理生理都更加疲劳、烦躁、郁闷、焦虑。

对此,叶龙飞则表示,相较于外源性焦虑,内源性焦虑其实是更好改变和调整的,因为那是自己的。比如,自我期望过高,没有正确的评估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发现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目标;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发现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不够,所考题型与自己准备的不相符;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强,一点挫折失败就垂头丧气,否定自己;考前身体状况不好,比如生病、失眠、过度疲劳等导致体能上竞技状态不佳等等。这些情况都是内源性焦虑,而缓解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

坦然面对,积极调整心态

面对中高考学子可能出现的考前焦虑现象,叶龙飞建议考生从以下方面着手排解焦虑。

考生可以尝试正念训练。正念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即正念疗法。正念最重要的一定就是专注当下。可以将正念的态度运用到整个学习环节中,正念的行走、正念的吃饭、正念的沟通,都可以让自己放松、缓解压力。将正念的态度融入考试过程中,考试等待时,发现自己紧张,可以通过正念呼吸来安顿自己;题目做不出来紧张,通过正念呼吸调节好状态。接纳、放下、专注当下的正念态度,可以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

与此同时,合理制定目标尤为重要。考前焦虑往往源自你对考试结果的过高期望,那么合理的、可通过努力获得的、阶段性的目标是很重要的。不要试图一口吃成胖子,也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这个道理是浅显易懂的:设定过高的目标,失败率更大,一旦失败获得的打击感也就越强、消极情绪和负面体验会给你下一次考试带来更多焦虑,形成恶性循环;设定过低的目标不能激发学习动力,轻易达到的目标也不会使你的能力得到提升。

除此以外,需要配合科学的睡眠、饮食和运动,尤其是运动。不少学生、老师、家长都觉得学习很重要,重要到必须争分夺秒,但科学研究早已证明,人在高度紧张的学习中,若每天能保持一个小时的运动,能给予学习效果最大的支持。如果每天有1小时的运动放松,一整天的学习效果是远高于将时间全用于学习的。

焦虑很可怕,但如果我们正确积极坦然地面对,其实也并不可怕,做好自己能做的每一件事,不过分期待,不过分放松,张弛有度,保持积极心态。

关心则乱,考生父母“四步走”

明明是孩子要考试,当妈的比孩子更加焦虑,明明是孩子的考试成绩,当妈的反而忧心地睡不着……

“有一种焦虑叫作妈妈很焦虑,家长的焦虑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状态。”叶龙飞提醒,家长们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跟孩子加强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情绪的“结”在哪里,帮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家长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稳住自己的心。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习,但又使不上力,便产生了焦虑。家长们也可以通过正念,来稳住自己的心态。对孩子要有充分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给予的支持才是真正的支持。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要学会正念的沟通和倾听,接纳并全身心地聆听孩子的困惑,能极大地帮助孩子解压。孩子在接纳的环境下得到的交流本来就是一种压力的释放。叶龙飞建议,与孩子的交流可以从以下四步走:

第一步:保持全身心的觉知、投入状态,以100%状态来听孩子说话。不要心里想着别的事情,还装着很认真的样子,其实孩子能感觉到你的认真与否。

第二步:洗耳,放下心里所有的期待和预设,保持空杯的心态。

第三步:恭听,带着平等、尊重的态度来听孩子说话,而不是带着家长这个身份摆出过来人的高姿态。

第四步:不轻易给建议和提要求。不少家长自己本来就很焦虑,还似是而非地劝着孩子说“不要焦虑,好好准备,没什么好焦虑的”,这样的语言,一点力量都没,孩子听了别说效果了,有可能反而更加焦虑。所以不要轻易给建议,尽量做到不给建议。

考前父母能做的,就是不要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轻松温暖的环境,保证孩子正常的饮食作息,真正地信任孩子。

在中高考这样的“人生大试”中,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管你的成绩处于哪个水平,请记得:不要害怕,调整好心态,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认真改掉每一个错题,始终淡定地面对,一定可以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2020-06-20 疫情之下的考生:在焦虑中给生活重新上好发条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0644.html 1 3 “考前焦虑”如何化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