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节奏,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挑战。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我市一些企业迎难而上,由“义乌制造”向“义乌智造”转型,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新业态应运而生,为抗击疫情、保障生产生活、推动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折射出产业转型发展“新”动向——
“机器换人”,给企业复工复产赋能;
新产品开发,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探寻新兴业态,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开发“硬核”科技,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危机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自动化、智能化的科技发展道路。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当下,我市抓住机遇,主动求变、精准发力,成为企业发展的主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依靠创新驱动,开拓发展新空间。政府部门加强产业引导,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我市已兑现两批次技术改造财政扶持资金项目,惠及20家企业,涉及资金4739万元,资金快速到位,助力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进度。
本版撰稿/摄影:
全媒体记者 盛庆乐 蒋筱兰
本版策划:
视觉影像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