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收藏或许也是人的天性之一吧,你看现在很多人,多多少少有些自己喜欢收藏的门类。随便玩玩的,花些小钱买来一些事实上没有收藏价值的“藏品”,也无伤大雅,权当花钱图个乐子。不过,有一些人搞收藏,却是投入大笔资金、抱着保值增值的心态去进行的。这种时候,如果自己不研究,只是靠耳朵(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搞收藏,那可是万万不行的。
笔者有一远房亲戚,就是“靠耳朵”搞收藏的典型,十多年沉迷其中,谁劝都没用。直到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才有所反省。既是亲戚,姑且称之为小亲吧。
小亲是个富二代,家底殷实,不知从哪儿听来的,收藏可以致富,他就迷上了此道。为了收藏,小亲在家中装修了一整排的樟木柜子。他开始收藏的是邮票,很快就收藏了很多“珍稀的”“错版的”,装满了几个柜子。不久又迷上钱币收藏,铜钱、银元、已进入收藏行列的前几版人民币、每年会出的各类纪念币,很快,又是满满几个柜子。此后,听“行家”指点,小亲又开始收藏字画。不管什么水平的书画家来义乌搞笔会,他总会大手笔地收藏几张;周边县市有这类书画活动,只要他知道,总会虔诚地赶过去,花钱买上些作品。
不几年,一整排柜子都装满了藏品。小亲很有成就感,有亲朋上门,总要介绍一番自己的收藏大业。若有人怀疑这些东西的升值能力,他就立马翻脸。
柜子满了,可以先歇歇了?才不,不知何时,小亲又听人说收藏瓷器才真正“高档”。于是他经常约上一两个朋友,直奔景德镇,每趟都拉回一大堆各类“大师”的作品。这时,又有人说老木雕是艺术品,不像瓷器那样新天天在烧制。小亲一听认为有理,又四处找寻老木雕,家里的几间空房,不出两年又堆满了各类藏品。有一次,一位玩玉的朋友到他家玩,见他家藏品堆积如小山,就说还是收藏玉器最好,小巧玲珑,可赏可玩,且有几千年历史,升值潜力更大。小亲又开始向玉器“进军”,家里马上就有了各类玉器。总之,花了很多钱,买回了一大批残次品。
直到有一次,家里出了点变故,小亲需要资金周转,才知自己的收藏入了迷途。当年那些自以为肯定能够很快升值的藏品,或因保存不当,或因买了赝品,或因高价而得,真想去变现时,以买入价四五折的价格出都没人愿意接手。
小亲这才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只靠耳朵搞收藏,那是要败家的!
问渔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