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先生说过: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抗“疫”在家,正午十二点,阳台。
阳光轻轻地洒落地面,空气中弥漫着阳光的馨香,绵绵的,甜甜的,让人忍不住用手指蘸一抹阳光,放在口中细细品味。打开窗户,让整个屋子浸淫在阳光中,通透、亮堂。
房内,公公笑意盈盈,一会儿把孩子高高举起,一会儿让其坐在茶几上逗笑。对门姑姑家,侄子侄女正兴致勃勃组装乐高。孩子的母亲,正拿着手机为孩子摆造型摄影。隔壁家的小姐姐头发上还戴着可爱的发箍,正举着手机自拍,也许是想留下这美好一刻。斜对面的三口之家,穿着居家服正在阳台上享用午餐,沐浴阳光,伴着春意……在疫情阴霾笼罩的时间里,家家户户信守“居家抗疫”的承诺,一起努力着。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因为这次疫情,平常忙于工作的我,也和父母有了一段长期相处的时光,有爸,有妈,能陪伴就是福……过去对家庭亲情的忽视,在这个“腻歪”的时间段变得朴素但真实。和妈妈一起烤个香甜可口的蛋挞,和爸爸给阳台上的吊兰修修枝叶,浇浇水,一家子吃着饭,追着剧,聊聊天。睡饱喝足,宅家宅出了更多的亲情,宅出了更多的烟火味……
下午两点,菜市场。
菜市场里有大众的温暖和世俗的热闹。即便每一个人都戴着密实的口罩,但是只要走进菜市场,你的心情会突然喜悦起来。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果蔬,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心生欢喜。
一位老奶奶头发已经花白,在阳光中泛着银光。她在细心地挑选着几棵白菜,老伴站在她身后,随时待命的状态。
在一片绿色的叶菜后面,我发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她眼神明亮,戴着一个漂亮的发夹,安安静静地在排队称重。
那些支撑战“疫”信心和底气的市井百态、寻常生活,让我们坚信我们生活的城市终将恢复每个人都向往的烟火气,这片土地也将不断奔腾前行……
晚上八点,小区入口。
业主机动车入小区,除了常规量体温,检查身份证外,要出示出入证,如无恙,则放行。这是我作为志愿者需要协助小区工作人员完成的工作,细碎却有意义。小区是此次抗疫战线里最小的粒子,却承担着最基础的作战使命。
清凉的夜,疏星错落,远处都模糊成浓淡有致的墨色。
夜色渐深,进出的人与车渐渐少了起来。门口突然出现了一个身影,在佛堂老街经营奶茶店的表哥,从手中的保温袋里取出奶茶放到桌子上,留给我一个爽朗的笑容就离开了。双手捧着温热的奶茶杯,轻轻啜一口,暖暖的,甜甜的。人与人之间彼此温度相契的方法可以很多,一个口罩是无法阻隔的。
点点萤火,汇聚成人间星河;疫情催生了我们年轻一代更多担当。也许,疫情会让我们放慢行走的脚步,但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怎样走得更踏实,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怎样让国家走得更坚实。
点起发动机,准备归家之前,点开手机一条未读语音,是孩子奶声奶气的话语:“妈妈,我备好暖水袋,我等你回来,我想和你说声晚安……”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正如千千万万这片土地上一起努力着的人们,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记得你的样子;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为了谁。
我们期待春回大地,就如同期待清晨的包子铺、中午的拉面摊、傍晚的烤红薯、深夜的火锅。
待山河无恙,春暖花开,期盼我们彼此相拥,繁花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