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聊 天

疫期读老子

刘鸿儒

对于疾病,大家都知道防重于治。“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古代医学把防与治的关系讲得深刻透彻的,还有个故事。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是医生,谁医术最高?”答:“大哥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为何你最出名呢?”扁鹊说:“大哥治病,治于病未发之前,已铲除病因,人们不知道;二哥治病,治于病初起之时,人们以为他只能治小病;而我治病,治于严重之时,人们看我穿针放血动大手术,以为我医术高明。”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万丈烈焰,起于火苗。火苗刚起,很容易扑灭。待到熊熊燃烧,悔之晚矣!

老子可谓“治未病”的高手,他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说:“大小多少”(大生于小,多起于小)“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处理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处做起;处理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处做起。)

写到此处,老子怕大家还不明白,在第六十四章继续写道:“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微杜渐的道理够清楚了吧?老人家还怕不懂,干脆举例吧:看见那合抱粗的大树了吗?都是从小树苗长大的;高高的楼,都是从一泥一砖垒起的;千里的远行,都是脚一步步走出来的。老聃先生,优秀的老师!

当前新冠病毒肆虐,牵动国人心,惊动世界人!但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蔓延起来的。如果我们“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把它消灭在萌芽中,何至于此?

那位问了,怎么防啊?老子早就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去此”。(《道德经》第十二章)老子的先见之明,仿佛两千多年就警告人们:歌舞厅夜总会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响震耳欲聋,丰盛的酒席,山珍野味吃着爽,但会致病!什么果子狸,蝙蝠汤,病从口入!因此,圣人只求饱腹而不追求声色之娱,拒绝物欲诱惑,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细细品读,是否忠告?不听老子言,吃亏在眼前!

防重于治,对付新冠病毒现在还处于防的阶段,要隔离,少外出。有人说老子是最早的防疫专家。请看他在第八十章描绘的情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与现在我们采取的隔离、不聚,何其相似乃尔?

街上静悄悄,空空无一人,可防病毒传染蔓延。请看疫情图,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人烟稀少,流动不多,疫情就是轻。老子的话是对的。

哲学家尼采说:“《道德经》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满是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此言不虚也!

读点老子,对当前防疫大有益处。

2020-02-20 刘鸿儒 ⦾聊 天 16 16 义乌商报 content_46706.html 1 3 疫期读老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