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绣湖

◆风月无边

行走茶马古道

王曙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茶马古道或许陌生,而我迷恋并初识这条道路,是多年前游玩香格里拉的事了。初冬时节,来到茶马古道的起点——西双版纳勐海县云茶源,决意走上一段不可。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是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而勐海县这条古道,以西双版纳勐海云茶源为起点,经景洪、普洱、大理、香格里拉,一路行来,直至西藏的林芝、拉萨,总长超过4000公里。

赶个清早,坐上一辆马车,慢悠悠往古道渡口的区域方向走,只见道路两旁树木葱郁,古茶园片片碧绿。“有1500亩之多,都由外地人在承包经营。”赶马的傣族大叔系本地人,一口土音,从他断断续续的介绍中得知,西双版纳有攸乐、革登、依邦等六大茶山,当地人利用野生茶树,反复栽培管理,开创了千年的植茶、制茶、贸茶的悠久历史。普洱茶就是从此运往西藏,西双版纳自然成为茶马古道的南端起点。

在勐海茶马古道,几乎看不见人,却有着动人心魄的苍茫和旷世不遇的静寂。放眼四周,沉静如水,除了空旷高远的蓝天,绚烂多姿的云朵,以及沿途翠绿的茶园,便是充满灵性的石头了。路面的顽石,都为光滑锃亮,且斑驳沧桑,路两边突有一座座石头堆,用石块和石板垒成,当地人叫玛尼堆,也唤作“神堆”。上前打量,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及各种吉祥图案。或许他们的眼里,作为一种“路标”或“地标”而存在着。

一阵凉风袭来,似卷着茶园的茶香,沁人心脾,而脚下的石头全都静默不语。走累了,喘口气,真渴望古道有马鸣蹄响,驮运声声,山间铃响马帮来。“马帮驿站在另一处呢!”声音打断回忆,心里还在想,世界上恐怕没有别的商路,像茶马古道这样,走的全是马帮,铃声和马蹄声几乎就是茶马古道的标识。

马帮驿站(马店),已矗立在眼前。入内,见有马掌铺、古水井,从茶马古道上收集的罐茶、清末镖局用过的马鞍等等。摸一摸,闻一闻,仿佛亲历。云南山高水急,马是唯一适用的运输工具,驿站便是马帮驻足休息的地方。

从资料上看,该马店创于清初,衰于民国,系茶马古道上最大也最完好的。在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通过滇缅公路和茶马古道,深入到缅甸与日军展开激战,打通了中印通道,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封锁。

勐海茶马古道“因茶而盛,为马而生”,我们随处可见青苔树影,登上烽火台能一览茶山风景。明清时期,这里“茶马互市”,商贾云集;如今,这里成国家种植茶树资源圃,好山好雾出好茶。在茶农心里,茶是圣物,茶树是神树,“普洱茶的故乡”,名不虚传也。随着中国茶文化的突起和传播,“茶马古道”一直延续至今。

说到茶,说到茶马古道,不免想起一篇权威文章曾提及,“如今的义乌,是新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义乌还是古代丝茶之路的起点之一,尤其是博大精深的日本茶文化,义乌是其源头之一”。

据古志记载:义乌历史上最早的茶园,出现在唐代,位于义乌东北部的茗平山。“茗平山:在县东北七十里,法轮大师茶园也。”(万历《义乌县志》卷之三,四页)。茗平山茶系今大陈镇道人峰茶的前身,在民国时又称为龙门茶,曾在义乌旧志的记载中赞誉有加。

而最早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的“茶祖”——最澄(767—822),“曾在双林为僧”,尤对义乌双林寺有着深厚感情。他来双林游学之际,这里已专设茶寮(茶室)、“茶堂”,还有“茶头”“施茶僧”,专事献茶待茶,为游人惠施茶水。后其深悟茶道精神和禅茶文化,返回日本。这在《文华秀丽集》里有所体现。

时光流逝渐行渐远,但茶马古道和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难被岁月遮掩。站在新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上,由衷地感叹:茶马古道那么多的东西,值得人们去追寻和记取。

2020-01-20 王曙光 ◆风月无边 16 16 义乌商报 content_40843.html 1 3 行走茶马古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