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激活“她力量” 助力“她发展”

我市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渐次花开

张莉(中)在全国巾帼助农创业浙江基地直播助农

“义乌商姐”宪法宣传活动

巾帼创业成果展现场

“商城妇联举办的活动对我帮助很大,下次有活动我还去!”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张女士先后参加了外语晨练基地、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宪法宣传等活动后,收获颇多。她高兴地说,妇联组织提供了许多实用的资源和平台,在经营生意的同时,实现不断学习与成长。

近年来,我市聚焦“三新”领域(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以“重点领域单独建、依托行业统筹建、区域携手联合建”的总体思路,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常态长效、可感可及,组织覆盖不断向“有形有效”转变,激发千万妇女共创业的热情与活力。

扩大女性“朋友圈” “新”组织建起来

义乌,作为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正站在数字经济的潮头,而互联网行业则是推动这一变革的核心力量。

“我们将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真正为姐妹们提供细心用心的真心服务……”今年6月27日,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义乌市互联网行业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并选举了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主席。这是义乌市妇联在“三新”领域妇女引领、组织覆盖的又一实践落地。

会后,义乌市巾帼宣讲团成员朱菊英以“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分享了诚信经营的感人故事,激励女性创业者坚守初心。随后,北京盈科(义乌)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张郁清,聚焦《直播电商企业如何合规运营》主题,深入浅出地解析直播带货协议签订、主播法律关系界定、知识产权保护、广告合规及税务规划等核心议题,为电商从业者带来了一场实用的法律知识盛宴。

为更好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市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 妇建促党建”,梳理整合辖区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等资源“菜单”和需求“清单”,积极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女性群体数量较多、行业特点鲜明或已成立协会的行业,组团式、裂变式推进妇联组织建设。在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中,市妇联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打通妇联组织联系的组织化网络,及时开展创业培训、女性健康、公益关爱等服务,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妇女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切实提升妇联组织在“三新”领域的引领力、服务力和影响力,形成组织建设、作用发挥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三新”领域妇联组织1011个,其中新经济组织妇联942个,女性社会组织妇联32个,新就业群体妇联37个,覆盖妇女约3.5万余人,最大程度把不同领域妇女团结到妇联组织中来,用心用情做好引领服务。

激发建功“活力圈” “新”力量强起来

前不久,在“商姐”陈巧芳的调解下,一场涉外贸易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事情缘起于一批价值约11万元、带有特别定制logo的笔记本。这批货物由经销商陈女士负责出货,然而因疏忽未进行仔细验收,导致货物抵达墨西哥后,客户发现产品存在压痕问题,进而引发大量退货要求,并向陈女士提出赔偿请求。对此,陈女士感到委屈:“发货时双方都在场,对方并未提出异议。”同时她也指出,将货物运回的成本过高,且由于产品的定制性质,很难二次销售。

正当调解陷入僵局之际,陈巧芳挺身而出。这位在义乌市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行家,以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和亲切的笑容迅速拉近了与外商的距离。她理性分析问题,耐心倾听各方意见,最终促成了一个折中方案:经营户同意一次性赔偿2.3万元给外商,而外商则接受以降价方式销售这批笔记本,双方握手言和。

义乌是全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常驻外商1.5万人,每年入境流动外籍人员超55万人。今年以来,一批热心调解工作的市场女经营户、老板娘、女翻译志愿者加入“义乌商姐”队伍,发挥她们懂外语、会贸易、讲信誉的特殊优势,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商贸经济纠纷是“商姐”调解的重要内容,发生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找“义乌商姐”愈发成为广大中外客商的共识。目前,“义乌商姐”队伍已由成立初期的20人发展到41人,并建立了妇联组织,参与调处经济矛盾、婚姻家庭等纠纷,调处成功率超90%。

小商品城妇联作为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基层组织,通过“义乌商姐”“义乌老板娘”品牌凝聚巾帼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义乌全球数贸中心,举办电商直播、商务英语等公益培训班,惠及50余批次女性创业团队,并设立217个共享直播间,培育众多“网红达人”,促成直播带货销售额达1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女企业家们还通过“品牌出海”战略,前往俄罗斯、墨西哥、迪拜等地参展,八位老板娘化身主播,以流利英语推介产品,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此外,妇联深耕扶困助学,开展“春蕾助学”“康乃馨行动”,捐助超百万元,帮助近400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自2001年起,支持边远山区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带动近3万名低收入群体创收超亿元。

构建民族“团结共同体” “新”领域暖起来

走进位于佛堂老街的“彤云·石榴红”家园,映入眼帘的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饰品和手工艺品。

“这些泥塑作品出自义乌城镇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之手,也是我们与学校共同推进的‘青藤双创空间’项目成果,让学生们亲手体验民族非遗文化;这些民族手工艺品则出自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学生们的巧手,我们与学院合作大学生创业项目……”每当有人问起这些商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义乌市“彤云·石榴红”家园妇委会(以下简称“彤云妇委会”)主任张莉总会耐心地讲解,她希望往来的游客不仅能看见商品的精美,更能了解背后的故事。

今年以来,市妇联依托“三新”领域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妇女思想引领、巾帼建功和关爱服务,为更多姐妹提供全方位的暖心服务和赋能支持。彤云妇委会依托义乌商贸物流优势,搭建各民族文化展示、助农共富、宣讲交流等平台,与我国中西部地区及省内山区县的60余个村社妇联组织开展联建合作,带动更多民族同胞、困难妇女共同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莉介绍,在市妇联牵线搭桥下,彤云妇委会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妇联合作,整合高校资源、专业电商培训资源,针对结对地苗族、彝族等妇女同胞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为其开设电商技能课,开展线上线下赋能培训,以直播拓展销路。

截至目前,彤云妇委会巾帼直播团队每年帮助结对地民族同胞、村社妇女同胞销售特色农副产品、非遗手工艺品、民族服装饰品等,累计销售超亿元;开展线上线下电商直播技能培训200余次,服务惠及超百万人次,帮扶民族班女大学生创就业57人,帮扶云南大理、贵州黔东南等结对村社困境绣娘,每人每月增收4000元以上。

打造专属“服务圈” “新”领域黏起来

来自东阳的残障人士周女士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镜头前自信大方的电商主播。周女士直言,自己虽然听说直播带货能挣钱,但对直播并没有系统的学习。在廿三里街道妇联廿廿嫂创业团队负责人黄玲鼓励下,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廿廿嫂电商直播主题培训。如今,她在镜头前越来越自信,今年9月开网店销售雨伞以来,店里最高的日出货单达8万单,当日营业额超百万元。

今年9月,廿廿嫂创业团队妇联成立,并相继在廿三里街道各村开设廿廿嫂站点。为引导和鼓励广大妇女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抢抓“云端经济”创业创新机遇,廿廿嫂创业团队不定期举办公益直播培训班。课堂上,围绕直播带货的实操技能、视频拍摄技巧、零粉丝直播带货等相关知识,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全方位讲解。

好消息还不止于此。这几天,义乌市互联网行业妇女联合会副主席、义乌市和意电商产业园总经理朱婷婷也向廿廿嫂创业团队抛出橄榄枝,计划共同开展直播培训和村播带货,助力农村妇女创业。

“我们充分发挥‘最美家庭’‘三八红旗手’等妇联品牌活动影响力,广泛吸引新经济组织参与妇联项目实施,通过品牌吸引、项目参与、平台凝聚,将各类优秀女性人才团结凝聚在妇联组织周围。”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妇联还搭建各领域妇女参与活动平台,通过组织互联、产业共建、文化共融等举措,发挥妇联组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层次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文/图

2024-12-20 我市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渐次花开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14744.html 1 3 激活“她力量” 助力“她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