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迎来立冬节气。当天,30余名来自金华艾克医院肿瘤康复俱乐部的患者怀着雀跃的心情登上大巴,向着新昌出发。这场酝酿已久的冬日暖心之旅,不仅是一次寄情山水的放松,更是一场病友重逢的欢聚,一段见证生命韧性的征途。
山水寄情 古刹古村暖意融融
上午8时许,大巴车缓缓驶离金华市区,车厢内一片欢声笑语。“龚老,好久不见,您还是一如既往挺拔如松,压根看不出是88岁的人呀!”“殷总最近精神头真足,瘦了之后更显干练啦!”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们隔着座位热情寒暄,分享着各自的近况。来自江苏泰州的殷桂如,食管肿瘤康复后,因为饮食不注意引起糖尿病。为了参加活动,他驱车奔波上千公里。他笑着说:“这次我吃了半个月中药,轻了10多斤,血糖基本恢复。再远的路都想着来和老朋友们聚聚。”
历经两小时车程,一行人抵达新昌大佛寺景区。大佛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初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寺内古树参天、香火缭绕,静谧而庄严的氛围让人瞬间卸下纷扰,心境变得平和。
寺内有着“亚洲第一卧佛”之称的卧佛像,更是让大家驻足惊叹。这尊卧佛像长达37米、高9米,工匠们利用原有岩体依山而建,历时四年精心雕琢而成,佛像与自然山体融为一体,面容安详,庄严神圣。
大佛寺依丹霞山势而建,殿堂、石窟、楼阁与奇峰、古木、幽潭相映成趣,完美诠释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建筑理念。大家一边欣赏着自然风光,一边听导游讲述着大佛寺的历史典故,时不时拍照留念,定格美好瞬间。
中午,大家品尝了新昌当地的特色美食,家常美味让人赞不绝口。饭后稍作休整,一行人前往梅渚古村探访。这座古村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漫步在古村中,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祥和,让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慰藉与滋养。
医患携手
妙手仁心驱散阴霾
在这场暖心之旅中,每一位患者都有一段与病魔顽强抗争的经历。87岁的方莲英奶奶脚步轻快,说话思路清晰,很难想象她曾经历骨肉瘤的重创。
方奶奶说,60岁那年,她的右髂骨突然出现剧痛,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骨肉瘤,且肿瘤细胞已经扩散。女儿陪她辗转杭州等地的大医院,有医生建议更换髂关节,仅进口材料费就要10多万元。还有的医生建议手术截肢,方奶奶都没有答应。在亲戚建议下,方奶奶抱着一线希望找到金华艾克医院,开始接受中药治疗。这期间,她也曾怀疑过、动摇过,但每当看到肿瘤康复俱乐部的病友们积极乐观的态度,听他们分享坚持吃中药几年后康复的经历,她对康复就更有信心了。在两年零三个月的坚持后,她的身体疼痛等各种症状慢慢缓解了,各项肿瘤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2012年,张秀妹因持续腹痛就医后被确诊为卵巢肿瘤,肿瘤直径达13厘米,且肿瘤细胞已转移到左肝门、胰头等多处,属于中晚期卵巢肿瘤。当年3月,她接受手术治疗,次年6月复查发现肿瘤复发,不得不开始化疗。然而,坚持做完4次化疗后,她的身体再也无法承受。她愁坏了:两个孩子一个刚上大学,一个还在上高中,自己得了这样的病,孩子怎么办?这个家怎么办?一筹莫展之际,她打听到金华艾克医院在中医药治疗肿瘤方面有独到之处。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她让医生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中药治疗方案。从那以后,她把中药当成开水喝,每天精心熬制,按时按量服用。半年后,复查结果显示,肿瘤直径从3厘米缩小至1.6厘米,各项肿瘤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年来,她一直定期复查,前几年的影像学检查显示,原来的肿瘤部位已经钙化。张秀妹说,她今年59岁了,身体状态越来越好,孩子们也都顺利参加工作,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今年6月,69岁的徐舍富突然出现吞咽困难、无法进食的情况,医院确诊为食管肿瘤。因肿瘤过大无法手术,医生建议放疗25次。但完成10次放疗后,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黄疸指数急剧升高,肝功能衰竭,无奈停止放疗。家人四处打听后,带着他来到金华艾克医院求医。杨德志院长辨证施治,为他制定了专属的中药调理方案。服药四个月后,他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吞咽困难症状缓解,能够正常进食,10月23日,胃镜复查已经看不到食管里的肿瘤。“几个月前我还以为自己没救了,没想到现在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能参加这次旅游活动。”徐舍富感慨地说。
三年前,陈林华的父亲被查出患有肺腺癌。作为有着60多年烟龄的“老烟枪”,陈爷爷生病后胃口极差,一顿饭只吃得下三个馄饨,体重降到78斤,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陈林华到处帮父亲寻医问药。后来他听从朋友建议,带着父亲来到金华艾克医院就诊。杨德志为陈爷爷辨证后,开具了针对性的中药方剂。在中药调理下,陈爷爷的身体逐渐好转,胃口打开了,体重从78斤增加到98斤。现在他的体质慢慢变好,几乎连感冒都很少。闲不住的他在家种菜卖菜,自得其乐。更让人欣慰的是,6年前因肺癌手术的陈林华小姨,复查时发现有复发可能,听从建议来到金华艾克医院接受中药治疗后,肿瘤也明显缩小。“我们家先后有4个人在杨院长这里调理,现在村里也有好几个人慕名前来,这份恩情我们永远记在心里。”陈林华动情地说。
义乌的朱志方爷爷10多年前被查出患有胃癌,在金华艾克医院接受中药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并康复。如今的朱爷爷四世同堂,重孙女活泼可爱,一家人和和美美。朱爷爷开心地向大家展示了重孙女的照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生病是不幸的,但我又是幸运的,遇到了金华艾克医院,让我能够重新享受天伦之乐。”
游览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温暖的小插曲:杨德志热心接待了一名新昌本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家属。原来,患者因肝硬化、肝腹水住院治疗后,腹水却越来越多,11月6日抽了320毫升腹水,痛苦不堪,一整天只吃了一个李子和一个人参果。家人心急如焚,多方打听后得知杨德志要来新昌,便带着病例资料早早等候在景区门口。杨德志仔细查看资料、询问病史后,建议家属先与主治医生沟通,若无更合适方案,便对症开具中药及时调理。“杨院长出来参加活动都不忘治病救人,真是一位仁心仁术的好医生!”在场的人们纷纷点赞。
三十载坚守
康复俱乐部重燃希望
这场暖心之旅的背后,是金华艾克医院肿瘤康复俱乐部三十余年的坚守与陪伴。自医院在磐安创建以来,康复俱乐部便应运而生。三十多年来,医院每年都会组织一到三次这样的康复患者活动。今年由于前期天气炎热,活动时间比往年稍晚,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参与热情。
“我们组织这类活动,初衷就是希望康复患者能够成为榜样,用自己的经历为正在治疗的患者加油鼓劲。”杨德志介绍,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历经病痛的折磨,获得第二次生命后,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情谊。对于医生而言,让一部分患者先康复起来,以“先复”带动“后复”,形成互助互励的氛围,帮助更多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实现共同康复,这便是俱乐部持续举办活动的意义所在。
在康复俱乐部这个大家庭里,患者们彼此鼓励、相互支持,分享治疗经验,交流康复心得。在这里,他们不再是孤独的抗争者,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旅途中,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着治疗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分享着康复后的生活点滴。有人分享饮食调理心得,有人讲述坚持锻炼的重要性,有人鼓励新病友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这些真诚的分享与鼓励,如冬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确诊肿瘤的时候,觉得天塌下来了,整天胡思乱想,对治疗也没什么信心。”一名刚加入俱乐部不久的患者说,“但来到这里,看到这么多康复的病友,听了他们的故事,我心里踏实多了,也对治疗充满了希望。”康复俱乐部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医生与患者,也连接着患者与患者,让大家在抗癌路上不再孤单。
这趟暖心之旅,不仅让患者们领略了新昌的美景,放松了身心,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医院和病友们的关怀与温暖。康复患者们的亲身经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更多肿瘤患者的抗癌之路;而金华艾克医院三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用仁心仁术为患者们撑起了一片蓝天。暖阳伴归途,同心抗顽疾。相信在金华艾克医院的专业治疗与康复俱乐部的温暖陪伴下,会有更多肿瘤患者能够战胜病魔,重获健康,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
全媒体记者 李红岩 通讯员 张海榕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