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被称为全球创业者的“商学院”,庞大的市场、高效的物流和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数以万计的人前来创业。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阶段,义乌市场上每一个机遇乃至每一单生意,都值得“蚂蚁雄兵”冲锋陷阵。就在这波涛汹涌的商海,却有不少创业者在商界打拼的同时,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练习太极,体悟传统体育与现代商业动静相宜的辩证之道,静以修身,动以展业。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一批热衷练习太极的在义经营户和创业者,在他们的故事里感受太极文化及其带来的精神力量。
忙里偷闲练太极的N种理由
11月12日,在义乌市武术协会,记者见到了王国营和他的义乌商界弟子代表。王国营于2013年获评中国武术七段称号,他也是省武术协会推手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金华市武术协会太极推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在长达5个小时的采访中,这些“练家子”始终沉肩坠肘,目光炯炯,浑身散发着不疾不徐、沉稳干练的气质。
“太极拳改变了我的生活,自2014年以来我几乎没有间断过练太极拳。”说话的是做外贸的张晓波。24岁那年,她从广州带外国客商来义乌采购,不久便落地了义乌办事处,“目前我们主要做日用品的采购和销售,以南亚市场为主。”
“那时候,我每天都要带外商去市场。他们的作息时间跟我们不一样,导致我几乎吃不上中餐,晚上还得熬夜。过了30岁,就感觉身体扛不住了。”聊起学习太极拳的原因,张晓波直言,是自己的需求加上好友的推荐。
从此以后,每天早上练拳两个小时,成了张晓波雷打不动的事。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多月之后,她的身体有所改善,“平时僵硬的脖子和久坐的腰臀突然都灵活了。”更让她欣喜的是,小半年后,她去医院做体检,报告单里原来上上下下的箭头消失了。
同样把练习太极拳当成“刚需”的还有来自广东的企业主“应机接物”(网名)。2002年,还是一名青年小伙的他来义乌创业。20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饰品行业。
“我的企业是做外贸生意的,以欧美市场为主。”他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娓娓道来:一开始以批发为主,销售比较平稳。随着各国经贸关系的波动起伏,他将线下批发转向线上零售。“这一改变带来的阵痛是很剧烈的。转做零售以后,我就需要改变思维方式,而且对技术水平和产品款式的要求都更高了。”让“应机接物”自豪的是,目前推出的银饰产品在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很受欢迎。
市场越大,机会越多,生意越卷。作为企业的领头人,“应机接物”付出了巨大努力。“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长年累月下来,身体亮起了红灯。”这让他变得越来越焦躁。王国营至今都记得他当时的状态:背驼腰弓精神萎靡,半边胳膊都抬不起来。两年前,“应机接物”走进了太极拳馆。就这样,他也成了拳馆里出勤率最高的人。
“我白天练晚上也练,各种基本功、各种套路,什么都学。一年下来,我就把太极棍、刀、枪、球和三十六式,通通练了个遍。”“应机接物”说,改变还是挺明显的,“我现在一口气能跑20公里,陪儿子连续玩8个小时也不觉得累。”
文化反哺带来多重益处
2020年12月中旬,我国申报的“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河南省焦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扎根义乌多年的王国营深有感悟,他说:“太极文化里蕴含了易经理论、中医思想,还融合了导引和吐纳等养生健身功法和传统拳术技击方法。”太极拳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练太极拳不仅会让身体变强健,还会让心性更坚定,这对我们经商的人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已过知命之年的宋青好,在多年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已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变成了一种习惯。
2003年,他从兰溪来义乌创业,开始做国际快递业务。“2019年之前,生意还算比较平稳。但之后的几年,我们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他回忆说,三年间,他们经历了发货量猛增,天天连轴转压力巨大,随后又经历了业务量大幅回落的困境。近两年来,他的公司业务量不断回升。
宋青好说,太极拳的拳理来源于生活,同样也可以应用到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坐着工作久了,可以练练坐桩,返观内照;出去走路、爬山,也可以随时随地练练各种招式。”几年下来,他感觉自己也是“有点功夫的人了”。
选择太极拳来为自己“打辅助”的还有来自湖南的创业者何芝洁。2008年,她从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来到义乌,一头扎进了国际贸易领域。经历十多年的奋斗,她已成为一家本地知名企业的管理人员。“我们公司经营促销礼品为主,面对的客户是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何芝洁介绍,在公司300多名员工中,她可能是唯一练太极拳的人。因为工作时间日夜颠倒,她所在的团队以男性为主,员工都是“00后”。性格直爽、做事认真的她坦言,做生意首先要会做人,在招聘中会更青睐干事勤快、三观正的年轻人,“练太极讲究磁场契合,同频的人在一起,可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事半功倍。”
“我之前自学了《黄帝内经》和《针灸大成》等知识,练太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何芝洁要兼顾工作和家庭,平时十分忙碌,但只要有闲暇时间,她就会到拳馆,与大家一起练拳,“无论身家多少,在这里都是纯粹练拳,氛围特别愉悦。我们还会聊天交流,共享一些资源和信息。”
为推广全民运动贡献力量
如今,太极拳习练者已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海外“圈粉”。
练习太极拳11年,家住稠城街道的傅淑敏已经是义乌武林界的太极拳高手。在她的简介里写着诸多国家级、省级头衔。多年来,她在全省、全国乃至亚洲范围内的比赛中获奖无数。
“第六届东京国际武术节是今年6月份举行的,汇聚了来自全球的56支武术队伍,共计2000余名武林高手参加。在这样的国际赛场上,我就想着打好每一招每一式,比赛成绩也算不错。我获得了陈式太极拳金牌和双人推手冠军。”现场,还有不少来自他国的习武之人表达了对中华武术的崇拜与喜爱之情,这让傅淑敏骄傲至今。
“我把生意打理好后,就把兴趣投入体育,专心练太极拳了。练着练着,我就像变了一个人。”傅淑敏笑着说,她从过去爱逛街常喊累的大小姐,蜕变成了如今爱穿太极服的传统武术实践者。从2018年开始,她便受邀在社区开课教居民习拳,后来又参与了“蒲公英计划”“义起来学艺”全民公益课堂,前往多个镇街文明实践所、综合文化站授课,深受好评。傅淑敏也很喜欢现在的生活,太极拳让她的人生迎来了新气象。
“太极拳貌似普及面广,其实主要靠习练者的口口相传,自己强身健体后和身边家人朋友分享。”为了推广这项运动,傅淑敏说,通过担任市武术协会健身气功分会副会长,她深入全市31个站点传播传统武术。“仅这个分会就有会员380余人,其中,最小的不到10岁,最年长者是一位中医,已经90多岁了。”
“太极拳是符合有氧运动、休闲娱乐运动、终身运动三大特点的运动方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强身健体,因此很受欢迎。扎根义乌创业的17年,我培养的太极拳学员就有上万人了。”傅淑敏的太极拳师父王国营如是说,他的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涵盖美国、法国、俄罗斯等数十个国家。
全媒体记者 左翠玉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