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傅柏琳
“谢谢赵主任,救了我一命!”10月13日上午,在浙大四院乳腺外科病房里出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来自内蒙古的58岁杨阿姨(化名),在乳腺癌术后出院第三天,带着儿子、儿媳专程赶到医院,为主刀医生赵鹏主任送上锦旗。交谈间,杨阿姨和她儿子向赵主任深深鞠躬,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一年前,杨阿姨在老家确诊乳腺癌,经历6次化疗后因耐药导致肿瘤疯长,最终皮肤破溃流脓,如菜花般,并伴有恶臭。“味道太大,大家都受不了。”她辗转省内外多家医院,均被告知“无法手术”,一度准备后事。
转机出现在今年8月。浙大四院引进了乳腺外科专家赵鹏。他擅长乳腺肿瘤整形手术、乳腺癌切除手术以及乳房重建手术等,是国内较早开展乳腺癌保乳联合组织瓣修复术的专家之一,累计完成相关手术千余例。9月22日,赵鹏主任为杨阿姨成功实施乳腺癌切除联合背阔肌复合组织瓣I期胸壁软组织重建手术。溃烂肿瘤、坏死组织及腋下淋巴结被彻底清除,背部皮瓣被精心转移至创面,手术一气呵成。术后,杨阿姨恢复良好,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
来自江西的张女士(化名)病情更为严重。“胸上长了两个小火山,一个在乳房上,一个在胳肢窝上。”张女士回忆,七年前刚发现时是个小硬块,两年前长到8厘米,去年诊断为局部晚期乳腺癌5级。一个多月前,肿瘤已经“疯长”到15厘米,并转移到同侧腋窝的淋巴结,融合成巨大团块,肿瘤已突破皮肤极限,溃烂发臭。“自己闻着味道,都会抱着马桶吐。”在尝试非正规治疗无效、近乎绝望之际,她女儿带她来到浙大四院,遇到了赵鹏主任。
面对极其复杂的病情,在医务部的多次精心组织安排下,浙大四院立即启动MDT多学科协作。乳腺外科联合肿瘤科、整形科、麻醉科、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科专家团队,反复深入讨论,制订了手术方案和后续策略。
9月8日,浙大四院首次将介入栓塞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中,封堵患者肿瘤大血管,一周后肿瘤明显缩小,降低肿瘤切除手术出血风险。9月17日,在赵鹏主任的带领下,一场持续8个多小时的高难度手术开始了。肿瘤已经侵犯胸大小肌,腋下淋巴结与血管完全粘连,形成医学上最棘手的“冰冻腋窝”。赵鹏主任小心翼翼地分离肿瘤与血管,在完成肿瘤切除后,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在背阔肌皮瓣移植中,发现胸背血管内有癌栓并严重狭窄痉挛。尽管经过切开取栓及药物处理,血管活性仍没有恢复。赵鹏主任果断决策,改用腹直肌肌皮瓣(TRAM皮瓣)进行创面覆盖。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选择,需要在患者下腹部设计以腹壁上动静脉为蒂的肌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胸壁缺损区,成功保障移植组织的血供与存活。
“赵主任每天查房两三次,还亲自来换药。”张女士说,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张女士移植的皮瓣成活,目前正在等候出院。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高发疾病之一。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年新发42万例,发病年龄早于国外5至10年。近年来,国内保乳整复手术、乳房重建手术等,在治疗乳腺癌的同时保留或重建了乳房,这种人文关怀式的乳房肿瘤整形理念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成功应用,大幅提升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每年10月是“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月”,10月18日是“世界乳腺癌宣传日”。医生提醒所有女性,一定要关注乳房健康,建议35岁以上的朋友每1至2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联合乳腺超声检查,平时生活里要保持心情舒畅,少喝或者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