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陈张彪 文/摄
暮色四合,稠城街道下车门路上,当霓虹灯渐次亮起时,挂着“影都烧烤——原影都大门口烧烤摊”招牌的小店前,早已聚集起等候的人群。店主王子豪告诉记者,当年这一片有许多烧烤店,如今散落在义乌的各个角落,影都拆迁后,他选择在离原址不远处继续开店。
时间回溯至1995年10月18日,义乌影都正式开门纳客。作为当时全城首家现代化影院,它迅速成为年轻人的“精神地标”,而影都烧烤的故事,也从那时悄然开篇。铁皮烤架上,滋滋作响的肉串裹着琥珀色的酱汁,裹挟着孜然与芝麻的香气,在晚风里漫散开——这缕贯穿数十年的烟火气,不仅是义乌“80后”“90后”刻在骨子里的“老味道”,更串联起一座城市的变迁与几代人的青春故事。
炭火为灶
来了都是义乌人
2003年,安徽小伙王子豪只身来到义乌,兜里揣着仅有的几百块钱,心里满是对未来的茫然。影都路灯下的铁皮烧烤摊,成了他落脚的第一站。跟着师傅学烤串时,他总盯着炭火上翻转的肉串,看师傅手腕轻转间,肉汁滴在炭上溅起星火,听食客们聊贺岁片《手机》的剧情、谈小商品批发生意,陌生城市的疏离感,渐渐被这股烟火气冲淡。“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能在这儿立个摊、安个家,就好了。”他攥着烤得发烫的铁签,在心里悄悄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2006年,他凑钱买了辆小推车,支起炭火炉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小摊。“怕烤砸了,每一串都盯着炭火烤,手心烫出水泡也不敢挪眼。”日子虽苦,可看着熟客越来越多,听着大家喊他“小王”,他知道,自己离“安家”的梦想越来越近了。后来,他在义乌娶了安徽姑娘高荣荣为妻,从出租屋搬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以前是异乡客,现在走在义乌街头,听见义乌话都觉得亲切,这儿早就是我的家了。”他说。
“肉要选优质的,切得拇指大小才够嫩;穿串时每块肉留半指空隙,炭火才能裹住肉汁;酱料得精心配置慢慢熬,甜咸里要透着鲜。”师傅传下的规矩,王子豪记了20多年,也守了20多年。2023年,影都拆迁消息传来,王子豪连着几晚没睡好——熟客都在这,他的家、他的回忆也在这。最终,他在原址百米外租下小店,暖黄的灯光取代了路灯的昏黄,店面也换了新颜,但炭火炉子、用心选菜、当天食材当天卖的规矩,半点没改。“有人劝我换电烤炉,省事儿,但老熟客认的是炭火香,义乌人认的是实诚,我不能砸了招牌。”他说这话时,手里正翻着一串羊肉,炭火映得他眉眼发亮,那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模样。
烟火为媒
影都外的“情义大片”
王子豪的烧烤摊前,有不少“老面孔”。河南小伙张文峰隔三岔五就会带着老同事来聚餐,“10年前刚到义乌打工,当时工资低,每次来这他都多给几串,说‘小伙子辛苦,多吃点’。”快递员余先生每周必来:“当年送完深夜快递,整条街就他这儿亮着灯,我没钱他也不怠慢,现在日子好了,更得来。”这些熟客,早已不是单纯的食客,而是他在义乌“家人”般的存在。
这份情义,都藏在日子的褶皱里。2010年《阿凡达》上映,影都门票紧俏到“一票难求”。王子豪看着熟客们急得团团转,索性每天凌晨收完摊,裹着棉被去影都台阶上排队。“我趁天没亮就去,帮熟客代买,一分钱不赚,就觉得大家信我,得帮这个忙。”有次排队排到腿麻,他却笑着把票塞给熟客。而熟客们也记着他的好,逢年过节会给他带些家乡特产,有人还帮他介绍生意。“在义乌,你对别人实诚,别人也会对你真心。”王子豪总这么说。
影都拆迁后,老熟客们循着炭火香找到新店,有人从城西开车半小时来,有人带着孩子站在烤炉前,指着滋滋作响的肉串对孩子说:“爸爸小时候就在这吃,今天带你尝尝当年的味道。”王子豪总是笑着回应:“还是老样子,多放辣?”一句话,就把时光拉回了影都门前的旧时光。正是这份双向的温暖,让他的烧烤摊成了义乌街头最有人情味的角落,也让他更笃定:“当初选择留在义乌,选对了。”
时光为证
守在原点的“老味道”
几年间,影都的水泥台阶变成了高楼地基,市场的吆喝声变成了电商直播间的叫卖声,年轻人的娱乐从电影院挪到了手机屏幕,但王子豪的烧烤摊,依旧是那处“情感原点”——有人从外地回来,第一站不是回家,而是先到他的摊前坐一坐;有人离开义乌前,会特意来告别:“王哥,我去外地发展了,以后回来还吃你的烤串。”
这座靠小商品起家的城市,以它的包容与活力,成就了无数像王子豪这样的追梦人。从安徽来的他,曾是茫然的异乡青年,如今却成了有熟客有口碑的“义乌老商户”;他的烧烤摊,从流动小推车变成固定店面,从糊口生计变成承载一代人记忆的“老味道”,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更是义乌“造梦”能力的缩影。“义乌给了我机会,只要肯吃苦、讲实诚,就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王子豪感慨道,现在他的孩子周末会来店里帮忙,看着父亲翻转烤串,听熟客讲影都当年的故事。
记者手记>>>
竹签在炭火上翻转的弧度,20年来从未变过;食客们脸上的笑意,也像炭火里的光,暖得持久。王子豪总说自己“没做什么大事”,不过是守着一炉炭火、一群熟客、一个家。可就在这“没做什么大事”里,藏着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他守的不仅是烤串的老味道,更是义乌人“实诚换真心”的处世哲学,是一座城市对奋斗者的温柔接纳。这里有他的青春,有熟客的故事,更有一座城市最生动的褶皱。而那褶皱里藏着的,正是义乌最动人的答案:所谓“人间烟火”,不过是有人用20年的坚守,把他乡熬成了故乡;所谓“城市温度”,不过是无数个“王子豪”,用一炉炭火、一份情义,把日子烤得滋滋作响,暖了岁月,也暖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