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李爽爽
本报讯 近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浙江省产业富民利益联结机制“八大模式”26个实践案例,义乌市凭借来料加工共富工坊的创新实践,成功入选“工坊驱动型”模式案例,为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义乌方案”。
近年来,义乌立足小商品产业优势,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整合镇村闲置物业资源,通过机制创新、订单深化、人才培育三大举措,推动共富工坊建设走深走实。
在机制创新上,义乌构建“妇联组织+市场商户+商会企业+农村劳动力”多方联动体系,打造“巾帼义同创”共富工坊,并形成来料加工、电商直播、农旅融合等六类工坊矩阵,通过“订单+培训+加工”一体化运作保障收益增长。目前,46个行业商会已与省内部分山区海岛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直接合作加工点。
订单管理方面,义乌搭建数字化智能供需匹配平台,组建“经纪人”“巾帼帮帮团”队伍,赴欠发达地区开展“一县一策”线下订单输送,实现“巾帼共富工坊”平台线上订单无缝对接。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发布义乌市场加工发单信息8800余条,助力全省1.46万个来料加工点发展,发往省内山区县的来料加工费达11.7亿元。
人才培训是工坊发展的关键支撑。义乌创建示范型共富工坊,分行业选树巾帼共富导师,创新推出“一台平车、一颗珠子、一部手机”等“七个一”特色培训模式,并举办全省优秀来料加工经纪人培训班。截至目前,已带动全省1.35万名来料加工经纪人、53万名从业人员通过工坊实现创业增收,切实将小商品产业优势转化为城乡共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