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我市以数字赋能构建城市治理新范式

“智”治一座城 “一网”管全域

▢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

清晨的街巷尚未完全苏醒,城市的“数字大脑”已悄然运转:北苑街道柳青夜市的油烟监测数据实时跳动,稠城街道工地出入口的高清摄像头自动识别泥沙遗撒,街头散落的共享单车刚被丢进绿化带,AI算法便已捕捉异常、生成工单……这一幕幕正是义乌通过“商城e管家”平台实现的日常治理图景。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的城市管理面临体量大、流动强等严峻挑战。近年来,义乌立足辖区实际,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打造全域感知、精准防控、高效闭环的智慧治理体系,积极探索一条“用数据说话、靠算法决策、让系统跑腿”的现代化治理新路径。

“一个平台”统揽全局

过去的城市管理,常陷入“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困局。如今,义乌依托“商城e管家”这一智慧城市管理中枢平台,打通全市42个部门单位的数据壁垒,整合96150热线、微信举报、网格上报、视频监控等多元发现渠道,真正实现了“一个平台管全城”。该平台构建了“受理→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评价”七步闭环流程,市指挥中心配置了专业座席人员,提供从事件受理到处置结案的全流程服务,做到处置及时、流程公开、查询便捷。

如果说“商城e管家”是城市的大脑,那么遍布全市的13万余路视频监控就是它的“眼睛”,而179种AI智能算法则是其“神经元”。这些技术组合构成了义乌城市治理的“感知网平台”,实现了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天候、全时段、全要素感知。

在渣土车治理方面,系统自动捕捉未按规定路线行驶或密闭不严的运输车辆,第一时间推送执法指令;在街面秩序管理中,AI能精准识别占道经营、乱堆物料、非机动车违停等行为,并自动截图取证、生成案件;甚至连餐饮油烟排放是否达标,也能通过在线监测设备结合视频复核实现远程监管。

织密城市“神经末梢”

更深层次的变化发生在治理理念层面。传统城市管理多属“问题导向”——有人投诉才去处理,出了事才去补救。而现在,“商城e管家”正推动治理模式向“风险预判+前端干预”转型。

共享单车侵占绿化带,AI迅速发现。某日清晨,指挥中心视频轮巡发现义乌之心北门多辆共享单车被随意停放在草坪内,系统立即触发告警,自动生成任务派发至稠城执法大队。执法队员15分钟内抵达现场完成规整,全程留痕可查。

工地出口泥尘飞扬,系统自动锁定。一处在建工地因冲洗不到位导致路面污染,AI算法即时识别“出入口不洁”事件,平台同步调度保洁力量与执法队员联动处置,避免扬尘扩散。

夜市油烟超标,用科技守护“烟火气”中的清新空气。北苑街道某大排档未开启净化装置,油烟浓度骤升,监测系统报警后,指挥中心调取视频确认情况,执法队员迅速到场责令整改,保障周边居民生活质量。

这些看似琐碎却关乎民生的细节,正在被技术力量逐一攻克。今年以来,平台通过智能识别共发现市容环境、渣土运输、餐饮油烟等问题1625起,推动城市治理从“人力巡查为主”向“智能预警为主”跃迁。

正如一位基层执法人员所言:“以前我们像‘消防员’,哪里冒烟就往哪跑;现在更像是‘医生’,能提前诊断、开出药方。”由此可见,当技术深度嵌入城市肌理,治理便不再是冰冷的规则执行,而是一场有温度、有速度、有精度的现代文明实践。

2025-10-16 我市以数字赋能构建城市治理新范式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81549.html 1 3 “智”治一座城 “一网”管全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