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涉企行政检查新机制,通过“精准画像”“三类不查”“明白人制度”等创新举措,构建起分级分类、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联合检查实施率达78%,涉企检查总量同比下降43.7%。义乌市综合执法办负责人表示:“通过统筹计划、合并任务、协同执法,我们不仅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的打扰,也提升了执法资源的使用效率。”
试点先行
“三类不查”释放企业活力
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单位,佛堂镇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中率先实施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建立“信用+风险+行为”三维评价体系,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精准画像”,实现差异化监管。
佛堂镇探索推出“三类不查”改革机制,即对“信用好、风险低、主动整改”的企业,在一定周期内原则上不开展现场检查。浙江蓝宇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首批受益企业之一,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纳入“三类不查”名单以来,执法部门一次未上门检查,企业迎检压力大大减轻,能更专注于生产研发。
截至目前,佛堂镇已有100家企业享受“无事不扰”政策红利,全镇涉企检查总量同比下降超25%。随着试点经验推广,该机制已覆盖电商、物流、宗地企业、餐饮、汽修等多个行业,惠及企业超2000家。
统筹规范
涉企检查“瘦身增效”
“无事不扰”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为确保监管不失控,佛堂镇实行“动态管理”机制——正面清单中的企业若出现严重违法行为或突发风险,将立即触发检查程序,做到“放得开、管得住、查得准”。
市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数据归集、行为分析、风险预警等手段,对企业的运行状态进行持续监测,确保监管不缺位、不越位。”这一机制既体现了柔性执法的温度,又彰显了依法监管的力度,构建起“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的良性互动格局。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在全市层面,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今年5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出台《规范涉企检查十二条举措》,明确检查事项清单、控制检查频次、推动联合检查,确保执法精准、协同、规范。
全市30个执法部门联合制定了《义乌市2025年度行政执法工作计划》,共198项任务,较往年减少30.5%。计划导向、任务统筹的机制,正逐步成为我市行政执法改革的重要支撑。
主动自律
管理主体成为规范发展“明白人”
我市还在佛堂镇试点推出“涉企监管明白人”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管理水平。即从企业安管人员中择优选拔“明白人”,协助政府开展政策宣传、隐患排查、信息反馈等工作。这些“明白人”熟悉行业规范、掌握监管要点,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
目前,佛堂镇共选出72名“明白人”,覆盖1339家企业,按地域、行业划分责任区块,实现精细化网格化管理。从开展情况来看,“明白人”制度不仅提升了企业对政策的理解和落实能力,也推动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自律”的联防联治模式。
从“一刀切”到“精准画像”,从“多头检查”到“协同执法”,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自律”……我市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推动涉企行政检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真正实现“放管结合、宽严相济”。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也为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提供了更大空间。
制度创新无止境,监管改革在路上。随着“精准监管+分类施策+政企协同”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我市正朝着“让企业安心生产、让执法更有温度”的目标稳步前行。这场以企业为中心的执法改革,正在悄然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