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始建于秦朝,现存主要为明长城,总长度约21196.18千米,包含明长城8851.8千米及其他历史时期长城。它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
万里长城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约在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修建早期长城;在明代(公元1368年至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建,当时主要用来抵抗北方势力的侵扰。
春秋战国时期,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时期的长城,“万里长城”之称由此开始。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如今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大多是此时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一万余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著名的景点有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以及汉代的阳关、玉门关。
关于万里长城的故事有很多,我们最熟悉的是“孟姜女哭长城”。除此之外,还有“玄奘晾经石”:唐代高僧玄奘取经归来途经嘉峪关时,曾在一块石头上晾晒佛经,这块石头后来被称为“晾经石”,成为长城沿线的一段传奇。还有“山羊驮砖”:修建嘉峪关城墙时,因运输砖块困难,工匠受牧羊人启发,用山羊驮砖上山,大幅提高了运输效率。另外,“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也与长城相关: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多次点燃烽火台谎称有敌军入侵,最终导致诸侯不再信任。当真正的敌军来袭时,无人前来救援,周朝随之覆灭。此外,还有“击石燕鸣”等传说。
这些故事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万里长城本身更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稠城第三小学504班吴依灿 指导老师龚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