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华青 通讯员 宗琳玲
实习生 王乐婕 文/摄
义乌的夏天,烈日灼灼,太阳底下驻足片刻,皮肤都会被灼得火辣生疼。而在这样的酷暑里,全市的消防员们却无惧高温,苦练不辍,在滚烫的训练场与紧急的救援现场间,书写着“火焰蓝”的坚守。近日,记者走进市消防救援支队稠江消防救援站,体验高温下消防员的日常。
早上8时,我抵达消防救援站时,训练的号角早已吹响。跑步、压腿、拉筋……日头未盛,暑气已悄然弥漫,不过是简单的热身,汗珠便已布满消防员的额头。
我的“一日师傅”是稠江消防救援站副班长万兴。他皮肤黝黑,身形精瘦却透着力量。“夏天的话,我们主要是以体技能训练为主。”他说,队员们每日清晨6时30分起床,到晚上8时30分休息。没有出警任务时,每天训练时间约8小时,分早中晚三段展开,负重登十楼、水域救援是核心科目。
突然,警报骤然响起。正在说话的万兴立即转身,脚步带风冲向挂在墙边的战斗服。短短几秒后,他就拎着各种装备,纵身跃上消防车。“我可以上去吗?”我壮着胆子问,得到肯定回答后,也立马攀爬上消防车。
9时20分,消防车呼啸着冲出消防救援站。第一次置身消防车,超高车身与快车速带来的颠簸感,让我紧紧攥住车窗把手,生怕自己被“抖”出去。车内,一名消防员盯着手机通报火情:“稠州北路与宾王路交叉口,楼顶冒烟!”众人边听,边穿戴装备,防护外套、防护头套、腰包等一一上身。开了窗的车厢依然闷热,厚重的防护服似冬日棉袍,不过片刻,汗水便顺着消防员们的脖颈往下淌。车内没有人说话,只有对讲机传来简短指令,每个人的神情都十分严肃。
“收队!街道消防已经处置完毕。我们开始回撤。”万兴的声音带着些许轻松,绷紧的空气也松弛下来。众人开始卸装备,时间仅过去5分钟,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汗珠,像刚淋过一场雨。
9时33分,消防车归队。我下车时,只觉得双腿发软。接下来可以休息了吗?“继续上午的训练。”万兴说道。随即,负重登楼训练展开。训练模拟的是十楼起火,消防员要携带包含空气呼吸器、水带、水枪在内总计34.8公斤的装备,在1分20秒内完成冲刺登楼、铺设水带、精准出水。我试着单手拎起一盘水带,实在拎不动,只能选择无负重登楼。
“各就各位,预备,起!”一声令下,消防员们如离弦之箭,列队上楼,瞬间不见踪影。我在后面紧赶慢赶,走了约2分钟终于到达楼顶。只见完成指定动作的消防员们,一个个大汗淋漓,靠着墙或者楼梯在喘气。由于剧烈运动,加上楼内闷热,我只觉天旋地转,浑身乏力,恶心感直涌喉头。后来慢慢下楼,吹着风,灌了两瓶藿香正气水,我才稍稍缓过劲来。
“我冲到五六楼,也得咬着牙坚持。”万兴说,训练时的高温与火场比,实在算不得什么,“火场里,温度更高,衣服被汗水浸湿后很快又被烤干。最难受的是浓烟密布,伸手不见五指,全凭意志力往前闯。”
当天,我出了警,爬了楼,还观摩了水域救援训练,经历了中暑和全身酸痛,心情也是起起伏伏,但体验的不过是消防员们普普通通的一天。在这个人人讲安全的时代,危险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其实,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战高温、斗酷暑、强训练、冲火场、涉险地……消防员的夏日,热辣滚烫。危险,挡不住他们逆行的脚步;高温,抵不过他们坚守的决心。每一滴滑落的汗水,都是责任的印记;每一次无畏的前行,都是使命的担当。他们以血肉之躯,淬炼出一身“钢筋铁骨”,铸成城市坚实的防线,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