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实习生 雷康艺
本报讯 日前,全省深化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推进会在温州召开,会上发布5个方面50个全省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其中,我市的华川工疗共富工坊凭借在残疾人就业帮扶方面的突出成效,获得“残疾人之家”类优秀实践案例,成为我市“共富工坊”建设中的一抹亮色。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赤岸镇的华川残疾人之家工疗车间,只见76名残疾人有序坐在车间内埋头忙着手中的活计。来自佛堂镇的肢体残障人士毛旭春正忙着加工晾衣夹。“我在2017年因意外导致双腿残疾,当时感觉天都塌了,生活找不到盼头。”毛旭春说。后来,她在市残联的对接帮扶下,来到华川残疾人之家工作。在这里做手工活不累,每个月有固定收入,还有康复医生提供定期服务,更重要的是,和这么多人在一起,毛旭春每天都很开心。“做手工活是我的强项,在这里我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毛旭春开心地说,她有空还喜欢做点钩针产品,拿去佛堂、城区的共富市集售卖,也能贴补家用。
“我们按企业工疗车间模式运行,有效解决精神、智力、肢体和其他重度残疾人的就业难题。”华川残疾人之家主管陈燕玉表示,同时,采用“基本保障+特殊优待+人性关怀”的模式,在助力残疾人就业增收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建设、技能培养、康复训练等工作,为残疾人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暖心帮助。
华川残疾人之家工疗车间的运营模式只是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川集团)扶残助残的模块之一。据了解,华川集团是一家以造纸为主,实行集团化管理、多元化经营的国家高新技术型企业,也是目前浙江省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最多的企业。数据显示,华川集团现有残疾员工710余名,其中一线纸机生产线上有52名,后勤岗位174名,工疗车间76名。
据悉,自1998年成立以来,华川集团便主动扛起社会责任,为残疾人就业创业筑牢“暖心港湾”。为了让残疾员工安心工作,集团全额承担他们的“五险一金”,提供住宿和伙食补助,每年报销探亲路费、组织免费旅游,投入固定资金对困难家庭进行慰问;集团还建立了“双向流通渠道”,即能力暂弱的员工可先进入“残疾人之家”进行康复就业,待能力提升后再转岗增收,已有多位员工通过这条通道实现了收入翻倍。“在这里,我们不光是被照顾的人,也是创造价值的人。”在华川残疾人之家负责打包工作的王志响道出了许多残疾员工的心声。
2021年,华川集团聚焦重点群体,创办华川残疾人之家,打造残疾人“幸福驿站”;2024年10月,在市残联的指导下,华川集团残疾人协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市首家由企业成立的残疾人协会,对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倡导社会关爱残疾人具有重要意义;今年5月,华川集团还获评浙江省助残先进集体。据统计,近三年来,华川集团累计安置残疾人2000余人次,累计发放工资超86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