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以“优”解“忧”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江东街道推动“四大双千”活动提质增效

骄阳似火,暑气蒸腾,城市里的高温让人望而却步,但江东街道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热情并未因此减退。在厂区车间、产业园区、施工现场,处处涌动着大家为企业、为一线释疑解惑、攻坚破难的身影。

面对人口总量多、外来人口多、境外人员多、市场业态多的治理挑战,今年以来,江东街道以“四大双千”活动为核心载体,通过创新服务机制、精准对接需求、主动破解难题,切实以服务之“优”化解企业之“忧”,为市场主体注入发展信心与活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江东街道累计为企业解决各类诉求1860件,企业满意度达98%以上,交出了一份实打实的成绩单。

现场办公办实事

纾困解难面对面

“这样的集中办公太及时了,我们企业一直被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困扰,今天终于能直接向相关部门反映。”7月18日上午,在聚饰云产业园,义乌市理康特种橡胶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朱贵拿着政策手册期待地说。

当天,江东街道“四大双千”现场集中办公活动在此举行,江东街道邀请市领导参与,主要领导带队,联合市督考办、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局、人社局、教育局组成服务团队,通过“面对面倾听、实打实解难”的方式,将惠企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切实打通政策落地与诉求解决的“最后一米”。

本次活动采用“现场办公+闭环处置”模式,分惠企服务和现场接待两大环节。惠企服务现场,“两代表一委员”与涉企部门工作人员组成服务团队,通过“摆摊”形式,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业务办理等“一站式”服务。现场接待环节,来自橡胶制品、针织、工艺品等多个行业的企业代表带着问题,与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沟通,“零距离”解题。

据统计,活动当天共接待企业11家,涉及停车位规划、线路改造、人才政策、消防安全等20余项诉求。对于无法当场解决的问题,工作人员详细记录并全部录入“义码通”平台,实施限时跟踪督办,通过“接待—响应—跟踪—反馈”闭环流程,确保企业诉求“零积压”。

“以前企业办事要跑多个部门,现在部门上门集中办公,这种形式既省时又高效,为江东街道点赞。”企业主王坤对活动赞不绝口。

全链条跟进全方位服务

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

“在义乌经商,汉语是最大的挑战,在汉语班学习后,我已经能和顾客进行基础的日常交流。”近日,在南山里国际街区“幸福汉语桥”培训班结业仪式上,来自韩国的外商朴圣珍动情地表示。

南山里国际街区位于南苑社区,汇聚了全市近80%的朝鲜族同胞和韩国友人,其中韩国人近300人。今年初,社区通过“敲门问需”行动,精准识别外籍商户语言学习需求,针对性开设“幸福汉语桥”培训班,吸引43名外籍商户定期学习,有效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发展。

为及时、准确、全面了解群众企业的需求和困难,江东街道开展了“敲门问需”行动,组织网格员入企、入户全域覆盖“听民意”,精准识别多元需求,共收集企业和群众需求清单7600余条。

针对收集的多元诉求,街道创新“多元协同议民意”模式,由网格长、企业代表、党员骨干、微网格员及市级机关部门等组成“5+X”协商架构,汇聚多元智慧高效破解难题。同时,健全事件分级分类处置、督办和重大事件提级办理机制,建立“红黄绿”三类民意诉求台账并动态更新,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精准服务企业,江东街道织密专业化助企服务网络,整合网格员、党员骨干、经济合作社代表组建超百人助企联络团,并吸纳外国商会代表、高校导师等社会力量参与,为企业答疑解惑,推进惠企政策落实。同步开展常态化能力培训,今年以来,共组织政策解读、风险防控等专题培训12场,覆盖600余人次。

“‘四大双千’活动不是一阵风,而是长效机制的开端。我们将以现场办公活动为契机,建立常态化机制,定期开展集中办公,让企业诉求随时提、及时办。”江东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在“优”字上下功夫,推动政策效能、服务效能、发展效能提档升级,以精准服务赋能企业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媒体记者 李爽爽

2025-07-21 以“优”解“忧”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64589.html 1 3 江东街道推动“四大双千”活动提质增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