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活

廿五载执手: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光

——盲人王红霞与丈夫严洪前相互照亮的人生路

严洪前和王红霞在义乌江边

严洪前为妻子端上热饮

核心阅读

在佛堂古镇浸润着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路上,57岁的严洪前紧拉着同岁视障妻子王红霞的手,已经走过整整25个春秋。

从1999年桐庐初见时那杯恰到好处的温水,到婚礼上“我用一生做你的眼睛”的铮铮誓言;从推拿诊所里指尖流转的无声默契,到义乌江畔日复一日风雨无阻的搀扶同行,这对平凡的夫妻,用忠贞不渝的坚守,镌刻出爱情最本真的模样。他们的故事,如佛堂古镇清晨氤氲的薄雾,温润无声,又如义乌江不舍昼夜的流水,绵长悠远。它印证着一个朴素的真理:当爱成为彼此感知世界的眼睛,再漫长的黑夜,也会被掌心传递的暖意,一点一点焐成璀璨的黎明。

初见:一杯温水,一场烟花

佛堂古镇的清晨,氤氲着水汽与草木的清香。向阳巷的红霞盲人推拿诊所内,严洪前微微俯身,手指轻柔地整理着妻子王红霞白大褂的领口,动作细致得仿佛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今天预约的客人不少,别心急,累了就歇歇。”他的声音低沉温和,熨帖人心。王红霞循声侧过脸庞,嘴角漾开温柔的笑意:“晓得了,你也别总忙得像陀螺,抽空也坐会儿。”这样寻常却浸满暖意的对话,在他们之间已呢喃了25载。而这段深情故事的序章,要翻回1999年桐庐那个蝉鸣聒噪的盛夏。

那时,王红霞在城区厚河街开办的盲人推拿店已稳健运营3年。为精进技艺,她在父母陪伴下,前往桐庐的“顾家盲人推拿中心”求教。推门而入的瞬间,一个清朗的身影率先迎上:“叔叔阿姨快请坐,天热,喝口水解解暑。”紧接着,一只温热而沉稳的手,稳稳托住了王红霞的手肘,引她安然落座。那力道恰到好处,传递着无声的安稳。当微温的水杯被妥帖地放入她掌心时,那声音又温和叮嘱:“慢些,水晾得正好,不烫。”这份体贴,像一颗石子,轻轻投入了王红霞寂静的心湖。

这年轻人便是严洪前,店主顾某的妻弟,兰溪人。二十出头的年纪,眉眼清朗如桐庐山水,笑起来眼角牵起浅浅的涟漪。

王红霞的父母将这份细致入微的照料看在眼里,心底悄然盘算。女儿坚强自立,但失明的世界终究孤寂,确实需要一个知冷知热、能贴心照顾的人。顾某也洞悉了老人的心意,说:“小严这孩子,心实得像块金子。早年家里难,他辍学打工供姐姐念书,那份心细劲儿,没得挑。”

缘分如藤蔓,在那一年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绚烂的烟花下悄然疯长。王红霞本邀顾某前来赏烟花,顾某却“顺水推舟”:“让小严替我,年轻人腿脚灵便,更会照顾人。”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严洪前紧握着王红霞的手,在摩肩接踵的人潮中谨慎穿行,用身体为她筑起一道屏障。“左抬脚,有阶。”“前头挤,靠右些。”他贴近耳畔的低语,比夜空炸响的烟花更清晰地敲在王红霞心上。当第一束焰火撕裂夜幕,他立刻绘声绘色:“红的!像碗口大的牡丹‘嘭’地绽开了!”紧接着金芒四射,“像撒了一把碎金子,亮得晃眼,一闪一闪往下坠呢!”

王红霞的眼前是无边的墨色,耳中却是他描绘的流光溢彩。笑容在她脸上如花盛放。严洪前蓦然驻足,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微颤:“红霞,你一个人……太辛苦了。如果……如果让我来照顾你,好么?”

心,像被猛地攥紧。王红霞咬住下唇,摇头:“你是明眼人,我……配不上。”此后的一个又一个日夜,无论严洪前如何执着靠近,王红霞的心门始终紧闭。电话,她接;寄自兰溪的蜜枣,她收;唯独那句“我喜欢你”,换来的是长久的沉默。严洪前不恼,只是更勤地奔波于桐庐与佛堂之间。他扫地除尘,为客人端茶递水,甚至笨拙地学起推拿。当他手指生涩地按揉穴位,王红霞忍俊不禁:“你这手劲儿,跟揉面团似的。”

1999年寒冬,严洪前毅然辞去桐庐工作,来到了义乌。“我不走了。你应不应我都没关系,能守着你,就挺好。”话语掷地有声。那天,王红霞无意间触到他冻得冰碴似的手,心防,轰然塌陷一角。

2001年5月10日,义乌庄园大酒店。一场特殊的婚礼,迎来了市民政、市残联、市慈善总会领导的祝福与证婚。在满堂亲朋的见证下,严洪前将王红霞的手紧紧包裹在自己掌心,誓言如金石坠地:“我严洪前,这辈子就是红霞的眼!她想去的地儿,我牵她去;她想看的景,我说给她听!”王红霞看不见他眼中灼灼的星芒,却能清晰感知他掌心濡湿的汗意,那滚烫的温度,与她悸动的心跳,共振着同样的频率。

相守:推拿店的晨光,产房的泪与甜

“嗡——”推拿店里消毒柜工作的轻鸣戛然而止。王红霞循声欲起,严洪前的手已如本能般扶上她的腰际,声音轻缓:“刚消完毒,地滑,慢着点。”那手臂始终保持着半环的弧度,仿佛是她随时可以倚靠的港湾。这样的搀扶,融进了25年光阴的每分每秒,织成了他们生命里最自然的经纬。

婚后次年,红霞怀孕了。严洪前几乎包揽了诊所所有活计,每日变着法子为妻子炖煮滋补汤羹。乌骨鸡的醇厚、鲫鱼汤的鲜甜、鸽子汤的温润,氤氲出满屋馨香。然而,命运骤然展露了它残酷的獠牙。预产期前一周,产检室内,医生面色凝重:“血压太高,孩子……保不住了。”手术室的灯,亮得刺眼,也亮得漫长。王红霞从麻醉中苏醒,指尖抚过平坦冰冷的小腹,泪水如断线之珠,无声滚落。严洪前坐在床沿,紧攥着她的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声音沙哑:“别怕……咱还年轻,以后……会有的。”那段日子,王红霞的灵魂仿佛被抽离,终日枯坐窗边,眼神空洞,严洪前寸步不离,给她读报上的市井趣闻,搜肠刮肚讲蹩脚的笑话,甚至鼓起勇气,五音不全地哼唱她最爱的歌:“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荒腔走板的调子终于暖热了王红霞,轻捶他:“难听死了。”那笑容,是他黑暗中的微光。

2003年冬,儿子瑞成呱呱坠地。佛堂的天空,正飘洒着那年的初雪。

“红霞!是小子!”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柔嫩的小手,轻轻放入王红霞等待的掌心。王红霞的指尖触碰到那不可思议的温软与生命力,泪水再次奔涌,这一次,是滚烫的、凝聚着幸福的甘泉。

儿子的到来,让严洪前的生活像拧紧了的发条,每天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一次,王红霞夜起,发现严洪前伏案而眠,手中还紧紧捏着次日采买的清单。她悄声走近,想为他披件衣裳,却惊醒了他。“怎么醒了?哪儿不舒服?”他几乎是弹坐起来,手已习惯性地探向她的臂膀。“你太累了。”王红霞的指尖抚过他眼角新添的细纹,声音微颤。严洪前却绽开笑容,眼角的纹路更深了:“不累。你看,咱们有瑞成了,是个整整齐齐的家了,我欢喜还来不及呢。”

王红霞常说,丈夫的好,都藏在那些“看不见”的细枝末节里。她的工作服纽扣松脱,夜里他戴上老花镜,就着灯光,一针一线细细缝牢;她想添新衣,他便穿梭于店铺间,将衣料的质地、花纹、色彩,用语言细细编织给她“看”;王红霞九十三岁的老母亲逢人就夸:“这孩子啊,比亲生的还贴心……”

同行:风雨里的搀扶,岁月里的情深

暮色四合,义乌江佛堂段水风轻拂,略带湿润的凉意。严洪前的手,一如既往地包裹着王红霞的手。

“前头就是大樟树,又长高变粗了。”“听,桥头有人唱婺剧呢……”他的话语如涓涓溪流,潺潺淌过王红霞的耳畔,为她勾勒出一个清晰可触、有声有色的世界。

这日复一日的江畔漫步,是他们坚守了25年的仪式。彼此的心手相牵,让王红霞的脚步愈发从容笃定,因为她深知,掌心传来的温度与牵引,是她永不迷失的航标。

一次寻常过街,一辆电动车如失控般斜刺里冲来!电光石火间,严洪前猛地将王红霞拽向身后护住,自己的手臂却被狠狠刮伤,瞬间青紫肿胀。王红霞颤抖的手抚上那狰狞的伤痕,泪如雨下:“都怨我……拖累你了……”严洪前却咧开嘴,用未受伤的手揉了揉她的发顶,笑容温暖依旧:“傻丫头,我甘愿让你‘拖累’一辈子。”

2023年6月,“红霞盲人推拿诊所”正式拿到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那天,严洪前捧回一个大蛋糕。王红霞的手指抚过蛋糕上凸起的“喜”字纹路,思绪倏然飘回7岁那年,她撞上柱子后,第一次惊恐地发现课本上的字迹模糊一片,趴在桌上无助哭泣。父亲宽厚的手掌抚过她的头顶,声音低沉却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莫哭,等天亮了,就看见了。”

此刻的王红霞,终于在岁月的长河里彻悟:有一种光明,无需依赖眼睛去捕捉。它生于心,长于情,亮于爱。

每一个黄昏,他们依旧漫步江边。夕阳熔金,将两道身影拉得颀长,亲密无间地依偎着。王红霞忽然驻足,抬起手,指尖带着无尽的温柔与探寻,轻轻抚过严洪前的脸庞,从饱经风霜的额角,到刻着岁月沟壑的眼尾,再到下颌坚毅的轮廓。“你老了,皱纹都深了。”她轻声呢喃,指尖传递着心疼。

“你也老喽,瞧这鬓角,都染霜了。”严洪前笑着,将她微凉的手紧紧贴在自己温热的颊边。

“还能……陪我走多久?”王红霞的声音轻得像叹息。

“一辈子!”他的回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你走不动了,我背你;你听不清了,我贴着你耳朵说。横竖我哪儿也不去,就守着你。”誓言如磐石,掷地有声。

“砰——啪!”远处夜空,蓦然绽开绚烂的烟花。是儿子瑞成悄悄准备的惊喜。“爸!妈!快看!”瑞成的呼喊穿透夜色。严洪前立刻转向妻子,声音里带着熟悉的、为她描绘世界的热忱:“是紫色的!一串串,像熟透的葡萄,晶莹剔透,亮得晃眼……”

王红霞含笑点头,眼角的泪珠在烟火的映照下亮晶晶的。她看不见那转瞬即逝的华彩,却清晰地“看见”了比烟花更恒久、更璀璨的光明——那是九千多个日夜从未缺席的相守,是掌心间永不冷却的暖流,是严洪前每一次坚定说出“我在”时,那磐石般不可撼动的深情。

佛堂古镇的路灯次第点亮,橘黄的光晕温柔地笼罩着那双紧握的手、那对相互依偎的身影。他们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在一食一餐的烟火气里,在每一次无声的牵引与扶持中,谱写了人间最为动人的风景。恰如那首萦绕心头的歌:“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而严洪前说,王红霞何尝不是他的心?是她让他懂得,爱非刹那烟火般的誓言,而是一生一世的守护——守护晨光初露的希冀,守护暮色沉沉的安宁,守护时光染白的鬓角,始终与她并肩,共看这尘世细水长流的繁华。

延续:掌心的暖,照亮更多路

时光的河流无声淌过,25载相互搀扶的岁月在严洪前与王红霞的指缝间悄然溜走,而他们共同酿造的爱意,却如深窖的陈酿,历久弥醇。如今,生活的主旋律依然围绕着“红霞盲人推拿诊所”奏响。这里,早已超越了谋生之所的意义,化作一座传递希望与温暖的灯塔。

诊所在岁月里成长,严洪前和王红霞始终心怀感恩。他们铭记着无数双曾伸向自己的援手,也渴望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每逢佳节,他们就前往广场公园摆起公益推拿的摊点;镇里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总活跃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一双妙手,满怀热忱,为街坊邻里、为需要的人们驱散疲惫,带来慰藉。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敞开了诊所的大门,也敞开了心扉,为盲人兄弟姐妹点亮前行的灯。二十余年来,已有170多位来自天南地北的盲人朋友,在这里学习、工作。他们带走的,不仅是足以安身立命的精湛技艺,更有如家般的归属感和一份被社会温柔以待的信心。

安徽小伙小吴的故事,便是这温暖长卷中亮丽的一笔。2013年,深陷自卑泥沼的盲人小吴经人介绍来到这里。严洪前和王红霞待他如至亲,倾心授艺,更牵着他的手,引领他去“听”世界的模样。五年光阴淬炼,在师傅师娘倾力扶持下,小吴的盲人推拿机构在老家顺利开张。每次重返佛堂,他都万分感激:“没有师傅师娘,就没我的今天。是你们给了我吃饭的手艺,更给了我在黑暗里挺直腰杆的勇气,彻底翻新了我的人生!”那些琐碎却温热的记忆碎片——饭桌上夹来的菜,出门时紧牵的手,家中有事时二话不说的陪伴……早已熔铸成他生命里最坚硬的铠甲。

谈及未来,夫妇俩的愿景朴素而深远。他们祈愿红霞盲人推拿诊所这盏灯能长明不熄,照亮更多摸索前行的身影。严洪前目光坚定:“只要这身子骨还硬朗,我就陪着红霞,守着这店。王红霞含笑依偎着他,温声补充:“儿子已经读大三了,心底盼着他早日立业成家……到那时候,牵着孙子孙女的小手,还在这义乌江边散步。把这手心的暖,眼里的光,心里的爱,一辈辈传下去。”在他们心中,这份爱的延续,早已超越了小家的圆满。每一次对学员手把手的耐心指导,每一次在公益活动中专注的揉捏按压,都是他们最朴实的行动。

暮色温柔地笼罩着义乌江的佛堂段,晚风拂过水面,漾起层层叠叠的细碎涟漪。严洪前与王红霞并肩伫立,远处隐约飘来的欢声笑语,如同最动听的背景音。手儿牵得更紧了,心儿贴得更近了,前路或许漫长,风雨或许未歇,但他们深知,只要掌心相扣,心意相通,便无惧世间任何沟坎。因为爱,早已化作彼此生命中最坚韧的脊梁,最明亮的光源,足以辉映余生,照亮永恒。

全媒体记者 刘军 文/摄

●生活观察

爱情,就是从未 放开的手

让誓言在岁月里发光,让寻常长出深情的模样。57岁的严洪前牵着盲妻王红霞的手走过25个春秋。那句“我用一生做你的眼睛”的婚礼誓言,不是转瞬即逝的承诺,而是九千多个日夜的日常。当现代都市里有不少夫妻分道扬镳,这对平凡夫妻用掌心的温度,焐亮了爱情最本真的模样。

如今的爱情似乎变得脆弱。民政局门口,刚领结婚证的年轻人还没焐热红本本,隔壁离婚登记处就排着长队。有人调侃从前的日子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的生活快,连分手都要赶进度。可严洪前和王红霞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爱情变短了,而是我们少了把誓言熬成岁月的耐心。

现代人总说“三观不合”是分手的理由,可哪对夫妻天生就合拍?严洪前初学推拿时手法被笑“像揉面团”,王红霞没有抱怨,而是手把手教他;王红霞出门总怕给丈夫添麻烦,严洪前却说“被你拖累是福气”。他们的默契,不过是把对方的棱角当成了自己的弧度,在磕碰里磨出了最合适的形状。就像义乌江的水,不是没有礁石,而是懂得绕开障碍,依然朝同一个方向流淌。

婚礼上的誓言容易说,可把“一辈子”拆成每个清晨的搀扶、每顿热乎的饭菜、每次委屈时的拥抱,才是真功夫。严洪前说“你走不动了我背你,听不清了我贴着耳朵说”,不是情话,是他每天牵着妻子的手走过青石板路时,心里反复盘算的寻常。这种爱,没有玫瑰钻戒的浪漫,却比任何誓言都坚硬——就像他们推拿店里的老钟,滴答声里藏着最踏实的承诺。

暮色里,他们的身影被路灯拉得很长。王红霞抚摸着丈夫眼角的皱纹,严洪前把妻子的手贴在脸颊。远处儿子放起烟花,他又开始描述那片璀璨。其实王红霞早就“看见”了,那比烟花更亮的,是25年里从未松开的手,是把“我愿意”过成“我还在”的坚守。这或许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不是瞬间的惊艳,而是岁月里的耐看,在柴米油盐中熬出醇香,让每句誓言都长成生活的模样。 尚凡

2025-07-16 ——盲人王红霞与丈夫严洪前相互照亮的人生路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63749.html 1 3 廿五载执手: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