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龚献明
本报讯 昨日,在廿三里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个体工商户何女士前来为新招聘的员工办理参保手续。从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到办完所有业务约花了十分钟。“以前这类业务须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如此优质的政务服务,真是太方便了,这也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何女士不禁感慨道。
对参保等高频事项“就近办”,实现市镇街双向通办,这是我市推行“市镇一体、全域通办”改革、推动城乡政务服务优质均衡的一个缩影,由此有效破解了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今年以来,市政管办紧扣企业与群众需求,聚焦政务服务短板,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为企业、群众带来了全新的办事体验。今年上半年,全市政务服务办件量334.9万件,数量居全省县(市、区)第二。
“这事项为何镇街里就办不了,非要跑到市里才能办?”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人员,曾多次听到群众反映类似的问题。“既然老百姓有呼声、有要求,我们就要努力去实现。”市政管办负责人表示。为此,市政管办今年先在廿三里、佛堂两地试点试行的基础上,近日又在廿三里街道召开了“市镇一体、全域通办”改革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相互交流、试点经验介绍等形式,对推动此项改革在全市各镇街铺开进行了总部署。
为全面推进“市镇一体、全域通办”改革,市政管办制定了全市通用的《政务服务标准规范》,对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进行统一事项清单、服务规范和人员管理,实现市镇街可办事项、综窗人员和服务标准“三统一”,在全市基本建成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政务服务体系,市镇街可办高频事项统一率力争做到100%,对城乡政务服务满意度差距确保缩小至5%以内。
针对各镇街网办率较低的现状,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对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的网办区建设,通过配齐网办电脑、配备专职导办员,将简单高频事项引导至网办区办理,确保各镇街政务服务网办率达到90%以上。此外,我市有关部门还将通过导入AI“政务导航系统”,建设智慧场景,深化市镇街“视频答疑”实时协同机制,建立市级专家库15分钟响应制度等,努力建成智慧化政务服务的应用场景,确保有100项以上高频事项实现智能导办和帮办服务。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政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进入关键期,推进“市镇一体、全域通办”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将对标落实“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从升级政务服务平台、推动跨层级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确保标准化服务全员达标等方面入手,让优质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让数字红利向农村扩散,让城乡政务服务更加公平可及。